[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瓜甜甜

  □徐全启

  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贫穷的农村,远离黄土地,到城里去吃馒头,坐办公室上班。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过去的千方百计从农村进城,到现在的十分向往回农村生活,三十年间,人们的思想变化巨大。
  于是,回到乡下,把扔下多年的锄、镰、锨、镢都置办齐了,门前有爹娘种过的菜园,今年风调雨顺,感觉菜园里种什么长什么。以前都是爹娘种菜,我们回来拿着吃。当时种菜是为了吃,现在种菜则是一种乐趣。
  前些日子,邻居给了妻子一点西瓜种子,说是花皮西瓜。我们种下三四颗,没多久,它们就爬出一地瓜秧子,小黄花粉嘟嘟的特别好看。随后,一个个钢盔状的花皮西瓜长了出来。菜园里有爹娘在时打的井,随手一合闸,水便自动流出,井水凉丝丝的,甘甜!西瓜只要不缺水,就会迎风长。没多久,西瓜们就有瓢般大小,青色的球、黄色的棱子,青黄相间,生命力旺盛。渐渐地,它从毛茸茸长到滚圆滑溜,并给人一种“一掐就出水”的感觉。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不敢在菜园里种瓜,怕玩累了的孩子嘴馋偷瓜。所以,要种就得生产队统一安排人员看管。不过怪了,越有人看管就越有人偷瓜。那时,孩子们千方百计算计着、张望着,瞅准看瓜人上厕所的工夫,一哄而上去“干坏事”。
  现在的瓜则是肆意长也没人偷,“这瓜熟到家了,可以吃了!”妻子笑着说,“熟园地肥长得大,你瞧,它得重十多斤呢!”
  “不急,看着怪可爱的,再长长吧!”我不舍得摘这西瓜。生活富裕了,肚子里啥都不缺,也就不再嘴馋。
  有菜园,有瓜,见人就有话聊。甭管见了哪个邻居,我们总是客套一番:“吃瓜啊,想吃就过来拿!”
  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某天早晨,妻子发现少了一个大瓜时,脸还是瞬间拉得老长。“真没意思,想吃瓜知会一声啊,用不着偷!”最后她还掰着指头算,会是谁呢?乡邻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谁好意思不打招呼就动手呢?看样子得装个监控,好吃的东西有人惦记着呢!
  几天后的早晨,我们刚敞开大门,发现门口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他中等身材,身着白衣短裤,“大叔,对不起!”他的声音有点羞涩,手里拿着一张红色百元钞票,继续说道:“前两天,我摘了你家的瓜。”他怕我听不明白又解释起来:“我是山西人,在你家前屋租房住,还在您村前的厂里打工。那天晚上我爹突然想吃瓜,出去买要花很长时间,有点来不及,所以我就摘了你家的瓜。当时你们熄灯了,我没及时和你们说。对不起!”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们发现少了一个大西瓜呢!你从外地来这儿打工不容易,想吃就来拿,好说!”我看着青年大方地说。
  “谢谢,不用了。我爹已经走了,他临走时嘱咐我一定要给钱,并让我道个歉!”青年边说边往我手里塞钱。
  “不用了,不用!”我摇晃着双手,“自家地里长的,也不是花钱买的,用不着。你们住附近,咱也是邻居,不要见外昂!”
  “我爹也不是嘴馋,估计是想家了。他年轻时种过瓜,也看过瓜,我就是他靠种瓜卖瓜赚钱抚养长大的。爹突然得了急病,真没办法。”青年说话时哽咽着。
  “进来坐吧,别站着了!”不知何时,妻子站在了我的身后。
  “不了,我穿重孝,还没出七日,按我们老家的规矩只能站在门口。谢谢你们了,这钱请一定收下!”青年满脸诚恳,“哦,对了,我爹说你们家的瓜早该摘了,从开花到熟,三四十天就可以摘了。西瓜熟过度容易烂,他临走前还嘱咐我告诉您呢!”
  这是过去的故事,有爹的身影,听后我的鼻子发酸。
  事后,我问妻子还装监控吗,妻子笑着对我说:“不用了,好吃的东西谁吃不是吃!来年咱再撒上把种子,这是爹娘种熟了的地,西瓜一定会长得好哩!”
  吃西瓜,小时候是解馋,现在确实不稀罕,但看着绿油油的西瓜,想想就甜,心里特别舒坦。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