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乡村惠民工厂助百姓家门口就业

“做梦都没想到,工厂建到了俺们家门口,打工挣钱这么方便,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这么好的工作,俺们以前想都不敢想。”日前,记者在宝山镇胡家村惠民工厂采访,村民们激动地告诉记者。

胡家村是省级贫困村,位于宝山镇政府驻地东北约1公里处,属丘陵地带,全村现有常住村民165户,人口530人,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占61%。费超担任胡家村第一书记后,通过干部座谈、群众走访、实地考察等,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制定了“以产业振兴为主抓手,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引导留守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的乡村振兴工作计划。“考虑到村里留守人员的人口年龄结构,我们决定通过引进惠民项目来发展劳务经济,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保障村民、集体双增收。”费超告诉记者。

依托帮扶单位区工商联,费超先后走访调研50余家民营企业,成功引进了青岛宏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到村试点开办乡村惠民工厂,该工厂主要加工生产海尔、海信等企业的电视、空调遥控器产品。起初,费超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腾出办公室作为电子产品加工“试生产”车间,通过技术培训将村里的留守富余劳动力转化为产业工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高质量就业,实现致富增收。2018年8月份,费超和村两委班子分头做通群众工作,利用村里闲置、倒塌、撂荒的宅基地改建成厂房480平方米,乡村惠民工厂进入量产阶段。目前胡家村乡村惠民工厂培养产业工人由最初的9人扩大到58人,生产合格产品120万件,完成产值730万元,人均月增收2600元以上。

为推动更多农村留守劳动力“家门口就业”,2018年10月,费超复制放大生产规模,在宝山镇驻地开办了第二个乡村惠民工厂,该工厂主要生产加工联通公司配套使用的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组装生产线17个人一组,目前该项目已投产3条生产线,培训安排就业工人50人,生产合格光纤25万条,完成产值220万元,人均月增收2000元。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费超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聘请生产技术专家来村指导11人次,挑选精干村民驻厂学习30人次,大力培养本土技术、管理人才。截止目前,乡村惠民工厂两个项目110余名村民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劳动力到技术工人的转变;两个项目完成产值950万元,为村民个人和村集体增收70万元。

乡村惠民工厂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生产工艺简单、用工多、增收快等特点,可复制、可借鉴性强,经过一年的运行磨合逐步成熟。“目前,乡村惠民工厂品牌方案已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下一步我将继续认真打造产业振兴品牌,完善工厂规则,将这一模式复制到更多村,带动更多的留守人员家门口就业。”费超表示。

宋迎迎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