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35盏新路灯照亮村民归家路

□本报记者 董梅雪

秋末,夜幕的降临格外早一些。

胶南街道曹戈庄村北,村民出行必经的主干道上,35盏太阳能路灯在渐浓夜色中泛起荧光,愈发闪亮。“盼了4年,终于光亮了!”回家路上,村民们抬头向上瞅一眼,仿佛补满信心般继续前行。灯光在他们身畔晕染开来,指引着家的方向,照进了全村3370名老少爷们的心间。“2015年底,我们村这条主路硬化完成,但村里没钱,4年来一直没装路灯。”曹戈庄村村委劳动保障协理员丁娟告诉记者,村里有849户3370名村民,是胶南街道最大的村庄。但多年来村集体经济薄弱,主要依靠每年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日常运转。“村级组织没钱办事,基础设施建设等村民公益性需求无法满足。”“这条路宽8米、长500多米,是俺们生产、生活和出行的主要道路。没有路灯,晚上干啥都只能摸黑。”村民王利基对记者说,春夏时节,大伙儿吃完晚饭都喜欢到大街上溜溜弯儿,但因为这条路黑灯瞎火,村民都绕着走。

出行不便还在其次,安全隐患更是问题。村民们滔滔不绝的回顾中,丁娟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今年夏天发生的事情:盛夏的一个深夜,一名50多岁的妇女骑着电动车回家,天黑路滑,在道路与小辛河交叉处,不慎连人带车失足掉入河中。“路上黑咕隆咚,根本看不到人。她喊了半天‘救命’都没有回应。”丁娟讲述道,良久之后,几个结伴的孩子路过听到,这才喊人把妇女救了出来。

就这样,安路灯成了每个村民们翘首以盼的事。2018年底,区财政局企业科科长周丽娜被区委组织部选派到曹戈庄担任乡村振兴工作专职指导员。入村后她了解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路灯”这个村民们最急需的物件。从那时起,她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下决心要解决难题。

考虑到村集体收入较少的现实,周丽娜立即向局领导做了汇报,在派出单位西海岸新区财政局的不断支持下,终于在今年8月争取到了青岛市专项资金20余万元。

采购、安装……一刻也没有耽误,到10月中旬,35盏太阳能路灯全部安装到位,光明涌出,轻抚在每个村民仰起的面庞。

现在,道路一侧整齐排列着的路灯,已成为了村庄的一道独特风景。“太阳能路灯节能减排,还能省下很大一笔电费开支呢!”周丽娜开心道。“有了这路灯,俺们夏天晚上乘凉、拉呱,冬天走夜路,再也不用拿着手电筒了!”如今,村民的喜悦溢于言表。

驻村1年整,周丽娜还协调为村里整修了老村委办公室,设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荣誉室等,一个村庄的温度在寒意渐浓的秋风中扩散开来。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