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为社会治理装上“智慧大脑”

六汪镇全面构建“管理共治、事务自治、秩序法治、文明德治”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樊敏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六汪镇积极创新乡村社会治理,从党建引领完善治理体系、“三治”相融推进基层治理和抓好乡风文明培育时代新风三个方面着力入手,全面构建“社区管理共治、社区事务自治、社区秩序法治、社区文明德治”的工作新格局。

党建引领,完善治理体系

据了解,六汪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村级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大胆创新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秉承“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中,农民富在产业里”的理念,先后组建了青岛英海园柏乡大白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党支部、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产业富民、改革兴村、服务便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引领作用,筑造“产业引领”的坚强基层战斗堡垒,带领产业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

在镇社会治理中心办公室设立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社会治理办公室建到管区,全面构建“1+1+N”组团化管理服务体系。组建社会治理组团化交流群,充分发挥网格体系的作用,截至目前,六汪镇有专职网格员37名、兼职网格员75名,实现辖区内网格员全方位巡查,及时发现、采集、整理群众诉求。以网格为单位开展日常巡查、上门走访、代办服务等便民活动,实现群众“零跑腿”,服务群众“零距离”。疑难问题通过网格组团化交流群进行上报,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同时,建立例会制度,实行分析研判、督办考核机制,实现联勤联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六汪镇社会治理新环境。

三治相融,推进基层治理

六汪镇创新“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工作制度,各村制定并严格执行符合民情的村规民约,推进基层自治落实。通过“倒逼工作法”,各村党支部将问题“绘制”成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做到各项工作任务进度一目了然,与村警务室、法律援助室、党员工作室共建“矛盾调解中心”,推进“法治”促进基层稳定。在各管区广泛开展乡村道德评议等工作,推动“社会共治”和“基层德治”。据了解,近年来,六汪镇持续开展“办好百姓身边事”活动,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在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系统大屏上,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堵点、痛点问题进行全程跟踪,对公众投诉及矛盾纠纷案例作出高效研判,提高办理效率。六汪镇在以智能“大数据平台”为抓手探索社会治理智能化创新模式的过程中,感受到科技助推社会治理创新的巨大作用。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办公条件,打造以社会治理为主体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接镇安监办、信访办等整合城市管理、便民服务等模块,以大数据为支撑,通过完善运行机制,实现求助信息集中受理、事项分派智能运行、事项承接权责明确、事项处置及时高效、考核评价科学公正,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乡风文明,培育时代新风

建好六汪镇传统文化知识课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持续开展“家风家教家训”“大健康”“道德讲堂”等各类培训活动。实施乡村民风墙、文化墙打造工程,鼓励各管区(村)自发组建老年歌舞队、秧歌队、茂腔歌舞团等文艺团体,积极开展百姓大舞台巡演等活动。

另外,联合社会上各类公益组织,推广“村+社会组织+社会治理网格员+志愿者”的服务模式,积极营造“人人争做志愿者,个个甘当活雷锋”的良好氛围。引导各村积极开展评选推举“好公婆、好儿媳、好邻居”、道德之星、文明之星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让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良好乡风、家风、民风得到传承弘扬。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德治与“共治共建共享”相融互动,制定了《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村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优秀文化、法治文化融会贯通。健全乡村道德评议机制,实施乡风文明建设行动,以家风培养、乡贤回归等共建诚信重礼、尚法守制等良好风尚,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摒弃大操大办、重殓厚葬、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各类陈规陋习,共同营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社会风气。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