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站 行走齐长城
泱泱齐风拂古今 匠心守护展新颜
青岛西海岸报
2023年06月02日
2023年06月02日
04-05版:旅居西海岸·浓情夏日长

扫码看视频
新闻更精彩
□文/本报记者 李涛 图/本报记者 李亮
常听人说“万里长城万里长”,但你知道“长城之父”吗?
常听人讲“孟姜女哭长城”,但你知道故事发生在哪儿吗?
常听人提“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但你知道胜景背后的倾心守护吗?
……
齐长城西起黄河之滨,东至黄海之畔,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历时170多年筑成,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父”。而今,虽只余遗迹,却仍以其雄浑沉厚的精神底蕴和文化积淀,滋养着一方百姓,见证着一地发展。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齐长城逶迤而行,横亘全境并最终在这里入海。昔日边关要隘,如今人烟阜盛。曾经金戈铁马的倥偬岁月,已变作玉帛笙歌的静好时光。斑斓六月,让我们走进齐长城遗迹,听山风掠耳,慕泱泱齐风,在坍圮的城墙间寻觅春秋古韵,感受其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新风采,聆听齐长城今天的故事。
千年胜迹
挺起齐鲁大地“文化脊梁”
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东于家河社区东北处,一座通体由灰色花岗岩石砌筑的齐长城烽火台挺立潮头,俯瞰黄海。
这座保护修复后的齐长城入海处烽火台高22米,占地3571平方米,由方形烽火台、烽火台通道和烽火台通道墙体三部分组成,与明长城伸入大海的烽火台一同被誉为迄今我国沿海地区仅存的“两条古长城老龙头”,堪称“天然国宝”。通道墙体上的一排排墙垛口和烽火台顶部方形墙垛口,构成了古代海防边关上的一座城堡要塞,宛若千里齐长城最东端的“卫兵”。登上烽火台顶小憩,发怀古幽情,叹沧桑巨变,仿佛又回到春秋战国的烽火岁月。
详读斑驳城墙上雕刻的《齐长城入海处烽火台遗址保护修复碑记》。记者了解到,齐长城横亘于齐鲁大地,西起济南市长清区,一路向东蜿蜒,至西海岸新区东于家河社区入海。齐长城青岛西海岸新区段全长约56公里,由西到东经过月季山、背儿山、扎营山、小珠山等大小山峦,贯穿全境,气势雄壮、动人心魄。
齐长城西海岸新区段的建设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夯筑的土挖自长城两侧,垒筑的石块则取自附近的基岩。
在齐长城月季花谷,记者登上月季山东坡,只见长城蜿蜒横卧于山脊之上。这是一条隆起于地面的夯土层,宽度与双向两车道的马路相当,高度则接近于成年人的腰部,表面是碎石沙土和矮草,两边是石砌的护坡。
在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从珠山湖畔举目望去,一段山石垒砌的古城墙隐现在山林间,这就是西峰关齐长城遗址。西峰关关门虽已不在,但两侧与关门连接的城墙遗址保存较为完好,给人以历史的深沉与厚重之感。
始于春秋、成于战国,作为我国古代早期最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两千多载的光阴里,齐长城凝聚了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春秋时期,齐国将军杞梁率军攻打莒国。在一场大战中,杞梁杀敌20余人后,被俘身死。当时的齐国国君齐庄公接见了前来迎柩的杞梁妻子孟姜。安葬杞梁后,孟姜依旧悲伤难抑。一天,她走到长城脚下,一时无法自已放声痛哭,“城为之崩”。这就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广为人知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但是,很多人不清楚,被孟姜女“哭崩”的长城并不是秦长城,而是齐长城。
齐长城始建于公元前685年,比秦长城早470多年。这项宏伟的工程在齐鲁大地蜿蜒千余里,将黄河、泰山和黄海连接起来,挺起了齐鲁大地的“文化脊梁”。步履齐长城遗迹,眼前青山连绵、石墙蜿蜒,沿着城墙前行,在周围的群山环抱中,仿佛走向了历史深处。
倾心守护
新区修缮保护方案获好评
看到落石,就把石头搬到石墙上放好、踩实;遇到在石墙附近放牛牧羊的村民,就赶紧上前劝阻……六汪镇山周村的老支书张立福,是新区齐长城保护员之一,年过六旬的他,每天骑着电动车穿行山野,巡护千米长的齐长城王家墩子段。
生长在齐长城脚下,山周村人对齐长城很有感情。“这不是平常的石墙、土垄,这是祖先留下来的。从知道这是齐长城遗址后,村里严格管理村民的生产生活,给村民们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大家共同保护齐长城。”山周网格党支部书记周邦华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收藏于新区博物馆中的春秋时期文物“荆公孙敦”就出土于山周村北。据原先的持有者说,这件铜敦是清光绪年间,其祖上在山周村北的长城脚下种地时发现的。
江山留胜迹,我辈当珍视。
千年齐长城,最先开展、也是最需要的,是保护。2022年3月,山东省依据齐长城沿线7市的长度和巡护任务量,设置860个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同年9月,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并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而今,齐长城遗址的修缮与保护,在西海岸新区的各处正在进行着。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区在修缮完成的齐长城重点区段设置了保护标志碑9处,保护界桩310多处。21名来自齐长城遗址所经过社区(村)的齐长城保护员,逐段实行段落保护责任制。
守护从摸清家底开始。齐长城青岛西海岸新区段现存长度32.994公里,共认定遗产22处,包括墙体19处、山险2处、烽火台1处,墙体分为土墙、石墙和山险三种。
记者了解到,新区高度重视齐长城遗址本体修缮保护工作,大力实施齐长城青岛西海岸新区段抢救性保护工程。目前新区多个修缮保护方案获国家文物局同意批复:齐长城金猪坑至苗家段、王家墩子至曹城山东坡段抢救性保护修缮工程,于2019年8月通过山东省文物局最终验收;齐长城史家夼东山至山周村西山段、长城村至徐山段、月季山西段至曹城山中段抢救性保护工程,于2021年7月通过了青岛市文旅局组织的初步验收……西海岸新区是全省齐长城修缮保护立项批复段落最长的区(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齐长城维修保护工程,齐长城修复经验也获得省、市文物局领导专家的一致赞誉。
“缘岗峙崇观,跨谷绝惊虹。”明代孙镇的诗描绘了齐长城当年威武壮观的场面。而今,因受自然风雨侵蚀和近代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影响,齐长城经历沧桑岁月,已经变了模样。斑驳的城墙,如今不再是阻挡战马铁蹄的屏障,但仍是一个靓丽的窗口,满怀历史文化风情,带给世人惊喜。
文旅融合
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徐山,齐长城入海前的最后一处关隘。而今,这里已经是西海岸新区市民家门口的一处“文化型山头公园”。
来到齐长城徐山文化公园南大门,左边墙上,是一段齐长城剪影;右边,是管仲与齐桓公对答的场景。
沿山路而上,“管子论势”“春秋首霸”“大兴长城”“齐吴海战”“称雄诸侯”等“泱泱齐风”主题石刻浮雕格外显眼,一系列历史故事以塑石浮雕的形式呈现,展现出了两千多年前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徐山公园按照“一心、一环、三区、十点”的结构进行改造提升,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了公园建设中,主要设计有齐长城文化墙、徐山广场、故垒漫道、郊野乐园、台地广场、休憩平台等景点,可谓匠心独运、处处皆景。
公园最大的特色就是贯穿东西的齐长城。一条隆起的“土坡”牵引着园区的走向,土坡的下方正是已经沉睡了两千多年的齐长城遗址。而在土坡与人行道的交会处,一段横截面展示墙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点。通过该处齐长城的横截面展示,市民游客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齐长城的内部构造。
齐长城徐山段总长705米,公园改造提升时按照保护和利用并举的思路,合理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齐长城遗址,制定“让市民走进来,让齐长城‘活’起来”的设计思路,让市民在休闲健身的同时,就能深入了解齐长城、了解齐文化,以此提高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提升本土文化品位和对外影响力。
记者了解到,齐长城徐山段采用土砂混筑的工艺修筑,还有部分墙体直接用黄土或砂土逐层夯筑而成。为了保证“修旧如旧”,施工单位修复时依然采用了这种古老的工艺,用最原始的方式一层层夯筑。可以说,齐长城徐山段是整个齐长城的缩影,也是齐长城修缮利用的一个范例。
保护齐长城,不仅止于保护。西海岸新区正通过深化文旅融合等方式,积极推动齐长城的文化公园项目建设。齐长城月季花谷精心种植了300多个品种的月季花,得到市民游客广泛好评,是一处集齐长城文化宣传、研学教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生态园区。下一步,新区将继续全面整合周边资源,按照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部署,深度挖掘齐长城的历史文化内涵,积极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相关项目建设。
巍巍齐长城,悠悠数千载。齐长城就像齐鲁大地的脊梁,是“泱泱齐风”的文化代表,凝聚了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相信不久的将来,“活”起来的齐长城文化,将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与当下生活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西海岸新区也将在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不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