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关注

04版:关注

05版:城事

06版:镇街

07版:专版

08版:教育

一线产业工人累计申报国家专利1287件,职工创新成果改善价值累计3.6亿元,赛轮集团——

全员小改善实现大成效

青岛西海岸报      2023年10月12日     

2023年10月12日 07版:专版


  赛轮集团坚持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赛轮集团举行改善创新发布会。

  创新工作室成员进行技术研讨。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2002年,是国内首家A股上市民营轮胎企业,也是国内首家“走出去”在海外建厂的轮胎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四大研发中心、七大现代化智能轮胎生产基地的全球化发展布局,成为集轮胎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全球化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位居国内轮胎行业上市公司首位。
  从“橡胶黄埔”青岛科技大学走出来的赛轮,自带创新基因。集团历来鼓励改善创新,激发全员创新智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赛轮集团主持及参与制/修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29项。先后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被认定为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23年,青岛市总工会授予赛轮集团“青岛市全员创新企业”称号。

  多措并举
  优化“四维”创新激励体系

  为更好地开展改善创新活动,让改善创新文化真正助力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赛轮集团先后制定了《改善创新奖励办法》《知识产权奖励办法》《创新工作室创建管理办法》等制度,将改善创新工作纳入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项来抓。
  通过设置创新积分激励机制,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文化激励四个激励维度,引导集团一万多名职工参与改善创新,同时成立了由集团副总裁分管领导的改善创新平台,围绕“文化引领,智造未来”理念,设立改善创新专项经费,融合智造项目、六西格玛、现场精益、QC攻关、合理化建议、改善提案等创新方法,让改善创新活动不断迈上新台阶,促进企业各项经营指标持续提升。
  2020年5月,以员工个人命名的赛轮集团级首批专家工作站正式成立,“苗兴专家工作站”正是其中代表之一。16年前,从青科大毕业的苗兴从一线设备保全做起,在师傅的点拨和引导下稳健成长。在全员改善创新活动中,他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迅速成长为设备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和带头人。
  十多年来,苗兴主导的十余项全钢生产线重大改善创新项目,不仅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线的稳定性,为“做一条好轮胎”奠定了良好的智造基础,而且取代了第三方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加入赛轮的十几年,是我人生当中成长最快、收获颇丰的时光。”苗兴说,在改善创新这条道路上,他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让苗兴感到非常自豪的是,自“专家工作站”成立以来,公司为工作站投资搭建了先进的模拟生产装备,让大家可以独立探索和研究一些新课题,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有效率,极大提高了改善创新课题的研究进度,为改善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良机。

  全员创新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创新文化是刻在赛轮人骨子里的基因。从早期的“寒阳计划”到“1101项目”,从班组内的“头脑风暴”到集团范围内的“专家工作站”,凡是“好点子”,都会得到公司的支持与鼓励。
  入职12年的一线管理者霍威对赛轮的全员改善创新活动感触很深,他说,当员工提出一个“好点子”,无论最终是否成功都会得到足够重视的时候,员工的热情就得到了激发。
  2018年,霍威提出过60多个提案,而他所带领的四人项目组,当年完成的有效提案就有140多个。“我们研制的首台自动开炼机、首创的机械抓手等设备,不仅更加智能实用,而且大大缩减了采购成本、用工成本,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是难以比拟的。”
  正是在“允许创新犯错误,不许技术不创新”的文化氛围下,赛轮人的创新热情被空前激发,近两年来,赛轮共征集改善提案2.5万条,公开表彰改善创新项目700余项。截至目前,一线产业工人累计申报国家专利1287件,其中,发明专利98件、实用新型专利707件、外观设计专利48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115件,职工创新成果改善价值累计3.6亿元。先后评选出“赛轮工匠”100余人,1人获评“新区工匠”称号,打造企业级创新工作室12个,产出创新成果459项,创造经济收益约648万元。

  赋能增效
  锻造轮胎产业人才梯队

  特种胎研发投入资金大、技术难度高、研发周期长,不仅令大多数轮胎企业望而却步,也对技术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今年是杨春雨从事特种胎成型工艺的第七个年头,他所带领的团队已经输出了16项专利,其中4项为发明专利。他所主导的改善创新项目更是超过了200个,在难度极高的特种胎新型成型机调试中创造了“奇迹”。
  杨春雨介绍说,在改善创新平台上,他与团队成员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主动钻研,持续学习。他们曾经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快速吃透了新设备的软硬件环节,创造性地开发出四种全新的工艺缠绕方法,确保了各部件尺寸的精准稳定,为特种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良好保障。
  作为特种胎领域改善创新的一面“旗帜”,杨春雨也非常注重方法和经验的赋能与传承。他一方面让自己和特胎团队成为创新领域的“多面手”,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精心培养多位专业调试工程师,致力于打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专业技术队伍,向着科研高峰不断发起挑战。随着集团的快速发展,这些创新型人才正源源不断地成为驰援赛轮海外工厂的主力军,推动着赛轮集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向前。
  赛轮集团总裁谢小红指出,改善创新的浓厚氛围是赛轮拥有制造力优势的重要因素,“将军是打出来的”,通过改善创新发掘人才潜质、锻造人才梯队,打造制造力优势,才能更好地助力集团战略目标实现,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赛轮集团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产业链协同优势,更离不开浓厚的创新基因与文化。从成功掌握了世界最大尺寸(63吋)巨型子午线轮胎研发技术,到成为全球首家投入使用橡胶轮胎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企业,再到率先采用世界首创新材料研制成功“液体黄金”轮胎,破解了困扰橡胶轮胎行业百年难题,赛轮集团正在改善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有信心!
  (王绪平 王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