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街道抓好“三个坚持”,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青岛西海岸报
2024年07月03日
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龙玲燕
今年以来,铁山街道充分发挥住街各级人大代表的监督指导作用,重点抓好“三个坚持”,即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以网格为支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
巩固“主阵地”,振兴聚合力
铁山街道创新党建“六共六联”工作法,即组织共建、事务联商,产业共促、发展联盟,联勤共治、网格联动,服务共融、团队联办,资源共享、品牌联育,文明共筑、实践联创,构建起“党建区域化、发展融合化、治理网格化、服务社会化”的党建工作新格局。通过以党建统领全局,促进多方联动、多级发力、多层融合,打造现代化基层治理共同体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凝聚各方合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同时,建立健全“社区(新村)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创新构建“支部+网格+服务”层级共治、“自治+德治+法治”联动共治、“党员+群众+积分”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在各社区(新村)大力推广实施“德育乡村”治理模式,通过德育积分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实施“头雁工程”,强化社区(新村)党组织书记作用,辐射带动党员群众干事创业。搭建党群活动平台,以人大代表活动的“家站点”辐射周边,在各社区(新村)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组织开展联合主题党日、“党课同上、服务同搞”等活动,唱响“山里别样红”等党建品牌,通过以党建带团建,提振群团组织凝聚力,切实为群众办好实事、做好服务。
坚持以网格为支撑
强身“壮筋骨”,治理提效能
网格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及维护安全稳定的前沿阵地、灵敏触角。铁山街道因地制宜,科学划分基层网格,构建形成“街道-社区(新村)-网格-微网格”四级管理体系,设置微网格90个,选派网格员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同时,建立网格职责“一张清单”,把党建、综治、信访、应急等不同类别业务和工作纳入“一网统管”,把网格员作为人大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的联络员,进一步规范网格服务事项,制定包括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9项内容的服务管理事项清单,压实专职网格员的基层治理责任,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
发动辖区人大代表、社会组织、志愿组织、新市民等群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成立乡村议事厅,选派自然村有威望的村民组成调解议事团,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拓展村民自治共治实践。拓宽网格“微场所”使用途径,发挥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便民服务站、德育银行、星火驿站等场所功能,使网格办公室成为协商议事、文化休闲、服务拓展的聚集地,成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的展示窗口。
选取杨家山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试点,打造杨家山里“市民之家”,实行“街道+社区+网格村+网格员”运行机制,随时解决居民问题、解答游客咨询。在黄泥巷乡村驿站设置“市民之家”窗口,建立集合杨家山里管区、杨家山里一村和黄泥巷自然村三个窗口为一体的便民化服务咨询平台。立足片区景区化特点,打造网格游客服务中心,面向村民和游客定期开展亲子、便民、文化娱乐等活动,拓展服务实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凝聚“向心力”,服务惠民生
铁山街道始终把为群众做好服务、多办实事、破解难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网格员下沉一线,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对于群众热线、平台所反映的问题,实施“街道+部门”倒查机制,第一时间反馈解决;通过人大代表“导航进站、智链万家”、社会治理“诉速办”平台,搜集辖区群众诉求留言,由社会治理指挥中心进行标注、分类,派件到责任部门逐一落实解决。
同时,铁山街道充分发挥民智、依靠民力,调动广大群众、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依托志愿服务和群众团体常态化开展民意收集、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矛盾调解、帮办代办等各项工作,不断擦亮乡村治理底色。
另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铁山街道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政策制度和热点问题寻找切入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开设公益课堂,特别是为新市民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打造新市民服务“星火驿站”,提供免费茶水、休憩、无线上网等服务,促进新市民融入街道温暖“大家庭”。
下一步,铁山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网格覆盖面,深化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网格员下沉机制,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确保矛盾隐患及时化解、基层工作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全面铺开,奋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