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顶格倾听,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

——西海岸新区“企业服务日”启动仪式侧记


  西海岸新区“企业服务日”启动仪式现场。□记者 王雪 报道

  新闻更精彩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李亮 王雪

  西海岸工业互联网企业从未像今天一样齐聚一堂。
  以“工业互联网”为主题首度开启的“企业服务日”现场,新区主要领导、各大功能区、职能部门、镇街主要负责同志悉数到场。3个多小时的交流时间里,重点企业发布自身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下的急切需求、工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分享自有工业互联网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行业数据库”被打开,企业与政府单位之间、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企业与资源方之间,深刻且有效的交流蔓延开来,思维与经验碰撞出叠涌浪潮,经久不息。
  这便是“互联”的巨大能量,而聚合这些企业的契机,就是西海岸这第一次企业服务日。
  “企业开放日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能将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的需求展示给资源方,让我们在后面的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工作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海信智动精工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尚是“新兵”,起步阶段需要经验和指导,助理副总经理何超深知要在这次企业服务日上挖掘什么。“在企业服务日上,所有企业齐聚,我们能够快速有效地接触到行业标杆公司,获取有效方案,进而提升发展能力,少走弯路。还能听取权威建议,减少摸索验证耗费的时间精力,加快实现具体效果。”
  而在赛轮集团副总裁朱小兵看来,这次企业服务日更多展现的是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西海岸举行的企业服务日,是政府为企业提供的更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此前,企业如遇需求,得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单独进行交流,效率不高。如今,新区主要领导、相关部门齐聚企业服务日,人才、用工、技改等需求都被顶格倾听、推进,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此后,按照不同主题“定制”的每月17日,都将以“企业服务日”的形式提供交流机会,营造更高质量的发展平台。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西海岸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把已有强项做得更强更优、对短板弱项提升补齐,不断提升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城市发展集聚“西引力”。
  从管理者到店小二,见证西海岸谋求服务转型的步伐,在西海岸扎根经营25年的长青国际海外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无疑最有发言权。1995年入驻,从最初的租赁厂房、投资仅30万美元,到如今的二期规划83亩、总投资5000万美元,它既是西海岸发展的见证者,又是亲历者。
  1995年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肩挑国家赋予的经济发展重任,搭建厂房、租赁引商,在被吸引而来的项目负责人李强看来,彼时的政府虽然热情洋溢,但难掩“管理者”的影子;2000年,长青迁址海滨工业园,政府转型肉眼可见,统一化、标准化的优质基础设施和园区配套搭建起来,集全区之力汇聚项目,扶持项目;如今,再次迁址踏上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区的热土,让李强感触最深的仍是政府角色的变化。“25年前,政府管理我们、引导我们,如今,我们得到的是感同身受的超前服务、细致入微的贴心照料、精准有效的靠前保障,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高效服务,换来的不仅是强大引力,更是信心和勇气。优质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青睐西海岸,有意落户的项目更有底气,而已经落户的项目则更有信心扩大生产。
  隶属于世界500强圣戈班集团的圣戈班中硝安全玻璃(青岛)有限公司,投产了总部在中国区的唯一一条全自动4.0生产线。这条100%全自动生产汽车天窗玻璃的生产线,被纳入了西海岸提升智能装备补贴项目。补贴将外资企业纳入,给备受疫情困扰的企业注入了强心剂,缓解了巨大资金压力,也为将来发展带来了巨大勇气。
  “西海岸的支持让我们有了投资更多高精尖设备的动力,集团在中国区正规划第二条4.0生产线,还选在了西海岸。”项目经理武心虎的信心,彰显着时下西海岸为企业带来的底气。
  旺盛抖擞的城市精神可以振奋人心,宾至如归的城市服务可以打动“城市合伙人”。常态服务、携手未来,共驱西海岸前行,我们拭目以盼。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