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 讲好“制造业普通话”
□本报记者 王雪
能否建立一个标准化评价体系,能够将各方面的技术成果通过一种类似“货币”的“度量衡”联系在一起?什么是“制造业普通话”?7月17日,在西海岸新区首次“企业服务日”活动现场的专家讲座环节,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巨建国带来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利润率提升25%的函数关系》专题讲座,瞬间将大家引入一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头脑风暴。
从制造业标准体系发展到国内外基于计量模型的系统工程发展差距,再到供需智慧对接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巨建国基于在西海岸新区几天的调研并结合西海岸实际,就如何建立健全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园区4.0”建设、“供需标准化表达、智慧化匹配、实时化交易”试点等相关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巨建国认为,彻底消除两种不同思维体系、语言体系、行为体系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其根本是讲好“普通话”。而所谓的“普通话”,就是要建立一种可以“从基层到顶层”每个环节都能使用的技术成果评价的“统一度量衡”,这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