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记黄岛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李冰


□本报记者 李宛遥 本报通讯员 贾廷禄 王娟
同事们说,她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开庭的路上;当事人说,她是永不停歇的小马达,办案又快又好;2020年,她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402件,结案率达99.7%,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仅为6天……她就是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李冰。
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大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审判效率,李冰先后获得“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20年度青岛西海岸新区业务标兵”等荣誉称号。
>>“快”字当头<<
在速裁效率上力求突破
高效化解纠纷是速裁法官的首要目标。李冰是黄岛法院速裁团队负责人,翻开她的案件排期本,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同事经常开玩笑说李冰“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开庭的路上”。为加快案件审理速度,李冰通常上午安排多起案件开庭,下午集中精力撰写裁判文书,当事人夸赞她是“永不停歇的小马达,办案又快又好”。
速裁案件体量大,传统的审判模式已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必须创新办案模式,为审判流程“提速”。受疫情影响,2020年末新区某商场突然宣布闭店,商户与商场发生纠纷,130余家商户起诉要求商场退还租金。在年底结案压力大的情况下,李冰与同事加班加点,理清案件事实、商讨审判思路,该批案件从立案到判决仅用时不到20个工作日,宣判后双方均服判息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店铺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商场突然关门,我们不知如何是好,没想到李冰法官和速裁团队在年前就结案了,让我们又有了希望!”当事人向李冰团队表示了感谢。
>>同心战“疫”<<
在“云”服务上力求实效
疫情防控期间,为提高办案效率、避免案件延期给当事人造成诉累,李冰团队积极探索新型办案模式,对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不再延期审理,选择互联网庭审办案。2020年,李冰通过法院智慧庭审平台审结案件69件,实现了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纠纷。
原定于2020年春节期间开庭审理的原告孙某甲与被告孙某乙继承纠纷一案,当事人双方对继承份额存在争议,均拒绝签署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但此时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当事人向李冰询问“疫情期间会不会推迟审理”,李冰回复“庭下不能开,咱就云上见。”
线上开庭不仅加大了案件审理难度,对法官庭审驾驭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开庭前李冰仔细阅卷、详细了解案情,把握案件焦点,为保证网上庭审顺利进行,反复演练审判系统操作,并引导当事人熟悉使用软件。经过一个小时的庭审,当事人在互联网平台举证质证、使用电子签名确认笔录,案件顺利审结。
>>“细”处着手<<
在维护正义上力求尽责
虽然大部分速裁案件琐碎复杂,但李冰从未忽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她深知对于群众而言打官司是一件重大而又艰辛的事情。在每一起案件中做到司法公正,是她的工作追求。
原告孙某诉被告李某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一案,孙某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但双方对事故发生及责任划分各执一词。李冰团队受理案件后,为查清事实、作出公平合理的判决,先后多次联系当事人沟通了解情况。
冒着严寒,李冰带领团队前往事故发生地详细了解案情。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在外地,为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约诉讼成本,李冰通过建立微信群组远程视频进行调解工作,从双方情感上找到突破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现该案的赔偿款已经履行到位,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法律虽是冰冷的,但法律人是有温度的,让每一位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温暖,是我们新时代人民法官的初心与担当。”李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