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元宵
□尚庆海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元夜、灯节。由于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的夜晚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作为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节日,元宵节有着阖家团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因此,历代文人墨客在这个节日里吟诗作赋,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是唐代政治家、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的元宵夜,长安城里都会举办花灯展,前后三天,夜间不戒严,赏花灯时人山人海,大家通宵都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度过。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这是唐代诗人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这首诗描写了正月十五,千家万户走出家门去赏花灯,万人空巷,民众尽情闹元宵的欢乐气氛。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这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的《元宵》,虽寥寥数语,却意境感人,告诉人们元宵节就要尽兴游玩,尽情欢笑,才不辜负这良辰美景。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是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短短二十八个字,却形象传神地描写出了元宵夜的迷人美景。
元宵节除了观赏花灯,还要吃元宵。元宵寓意甜蜜团圆,有诗曰:“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是清代著名诗人符曾的《上元竹枝词》,看来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自古就有。
元宵佳节赏读这些古诗词,感受古人“闹”元宵的欢乐景象,别有一种幸福弥漫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