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资质证,送来“及时雨”
王台街道深入开展“三送三问三帮”专项行动,倾力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发展

胡秀梅(左)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发展情况。
□本报记者 周莹
“真是太感谢街道的贴心服务了,拿到这个生产资质,对我们企业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今年我们有信心实现产值翻一番!”青岛奥海特船舶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凡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近日,记者从王台街道采访获悉,该街道按照“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部署要求,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三送三问三帮”专项行动,通过走进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与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系,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贴心、暖心服务。
缺少生产资质
企业发展遇瓶颈
记者了解到,青岛奥海特船舶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铝质游艇、引航船、工作船、公务船、巡逻船、钓鱼船等船艇的企业,此前主要面向国外市场,产品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该公司逐渐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依靠核心产品、设计经验、生产技术、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仅在2020年就成功中标了17艘大马力渔政执法工作快艇,并在当年完成交付。樊凡表示,凭借这一成绩,青岛奥海特一举打响了知名度,迅速拓展了国内市场,目前企业拥有执法艇、公务船、豪华游艇、钓鱼艇等60余艘订单。
不过,由于企业近年才接触国内船舶市场,尚未全面开展国内市场所需要的船企生产条件评价等方面工作,也因缺少部分船舶生产资质,致使其无缘参与部分船舶采购项目。
深入企业走访
坚持不懈解难题
王台街道项目办负责人胡秀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青岛奥海特所面临的困难后,随即与多部门进行联系,得到的答复是均无办理船企相关生产资质的业务。但是胡秀梅仍不放弃,后经多方联络,终于对接到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山东省船协经过大量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在通过会员大会批准两天后,开始了对青岛奥海特的评价工作。日前,好消息传来,青岛奥海特成功通过了山东省船协专家组的形式评价和现场评价,获得了山东省船协颁发的《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认可证书》,取得了“三级铝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资质。青岛奥海特也成为了山东省船协重新启动山东省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工作以来首家通过评价的船舶企业。
“作为企业,我们非常感谢王台街道的贴心服务。”樊凡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取得了生产资质认可证书,公司近期才能与重庆、贵州等地的企业达成近千万的订单合同,“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大环境下,我们企业产值和利润有望实现双增长”。
千名干部入企
提供全方位服务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服务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要求,王台街道按照“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部署要求,聚焦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三送三问三帮”专项行动。
行动围绕“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要求,把转作风、强能力、抓落实、促发展贯穿始终,着力解决影响市场主体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瓶颈限制,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全街道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
根据新区统一部署,区社会治理中心、区检察院、区信访局以及青岛开发区负责走访对接王台街道辖区3715家公司类型市场主体;王台街道街村干部负责走访对接9121家个体工商户类型市场主体。部门和街道共组织了一千多名干部对1.28万家市场主体进行实地走访和深入调研,力争通过走访和调研,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落地、审批、开工等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