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提高精准执法水平 构建共治共管机制
□记者 李涛 报道
本报讯 危险品运输领域执法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丝毫不能马虎。今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直属二中队按照“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部署要求,通过减少无效巡查、抓前端治未病等举措,建立长效联系机制,有效提升执法监督效能,开创了群众与执法部门共治共管的新局面。
受人员限制,直属二中队无法做到执法巡查全覆盖,为此,该中队主动联系石化区仓站保安、工作人员,发挥他们的就近优势,一旦发现违法运输危险品行为及时报告,中队立即前往处置。
日前,直属二中队接到赛轮轮胎仓站工作人员报告:发现一辆装满液化气罐的车辆进场,且车辆未采取任何固定措施。执法队员接报告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经调查,发现车辆没有危险品运输资质,沿途也未采取任何必要的固定和防泄漏措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按照《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对其处以5000元罚款。今年以来,直属二中队根据各仓站报告,精准查处危险货物运输违法行为6起,罚款5.5万元。
“防患于未然”才能事半功倍。直属二中队对危险品运输领域的风险点进行前置梳理,探索构建“全过程介入”执法监督模式,通过程序启动、信息流转、事件处置、情况复核和结果公开的“五段工作法”形成执法监督闭环,有效提升执法监督效能。
在对青岛港旭航物流有限公司和青岛泰瑞隆物流有限公司的调研过程中,直属二中队针对从业人员普遍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差、应急处置水平弱等问题,将组织生活“第一课堂”搬进企业,联合区交通运输局,为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司机、押运员等现场授课,通报警示案例,督促公司负责人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抓好公司车辆和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强化源头管理,严防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交通安全事故,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