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警察诈骗,真警察止损
“冒充公检法”电诈出现升级版,青岛公安两级联动守护市民“钱袋子”

□本报记者 王雪
本报通讯员 齐林新
“千万不要相信对方,那是假警察,我们才是真的警察!别转账汇款!”“他们是骗子?我差一点就相信了,谢谢你们……”这是黄岛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民警和新区市民董女士的一番对话。11月3日,董女士遭遇电信网络诈骗,青岛公安多级联动,反诈民警及时找到董女士劝止,避免了其上当受骗。
当天上午9时,青岛市反诈中心通过分析发现疑似诈骗电话号码正在与董女士联系,反诈中心民警想通过96110预警专线与董女士联系,但一直打不通她的电话。黄岛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接到相关指令,安排民警到董女士家核实情况,然而她却没有在家。
种种迹象表明,董女士被诈骗的风险在加剧。民警围绕董女士所住的小区及附近宾馆等场所查找,仍没有找到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民警非常着急。中午12时,民警顾不上吃饭,继续寻找。这时,董女士的丈夫表示,她可能在锦绣城小区附近的一家店铺里,民警迅速赶了过去,终于找到了她。面对突然而至的民警,董女士有些发懵。在被问及“有没有转账汇款”并得到否定的答复后,民警松了一口气。
经过详细了解,董女士遭遇的是“冒充公检法”电信网络诈骗,不过骗子对骗术进行了“升级”,更具迷惑性。原来,当天上午8时左右,董女士的手机接到“00”开头的号码来电。接听电话后,对方自称是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董女士10月31日在上海市做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让她在家里等着,很快会有人去接她进行隔离。董女士一听慌了神,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去过上海,肯定是弄错了。对方告诉董女士一个电话号码和一个身份证号,董女士发现身份证号是她的,电话号码却不是。对方就建议董女士报案,并称可以把电话转接到上海市公安局。
随后,电话被转接给一名“民警”,其让董女士操作手机按了一连串符号和数字,将手机进行了呼叫转移,并指导董女士下载了一个可以视频通话的软件。一名身着警服的男子与董女士进行了视频,称调查发现她涉嫌一起洗钱案,在嫌疑人家里搜出了董女士的一张银行卡,让她配合调查。董女士越听越糊涂,也越来越害怕,就按要求把自己的多个银行账号提供给对方进行核查。“民警”说案件调查必须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董女士就离开家到小区外和“民警”通话,这也致使真正的民警一直找不到她。
黄岛公安民警告诉董女士,她遇到的是“冒充公检法”典型网络诈骗,骗子利用当前有些城市有疫情,在诈骗手法上加上了“核酸检测阳性”的套路,让受害人更容易相信。董女士幡然醒悟,听从建议从手机上删除了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