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快递”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长江路街道人大工委打造“民情快递”工作品牌,积极探索代表履职新模式

长江路街道组织人大代表走访慰问辖区老人。
□本报记者 丁霞
积极探索基层人大工作提升新路径、创新打造“代表就在群众身边”的“长江路特色”……近年来,长江路街道人大工委围绕服务大局、服务代表、服务群众的工作方向,坚持“小切口、大作为,办小事、大效果”,运用线上线下代表履职一体化平台,打造了“民情快递”工作品牌,在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聚焦民生关切问题
增强代表监督实效
“长江路街道人大工委以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为主线,以‘工作制度化、履职常态化、监督实效化’为目标,积极探索基层人大工作提升新路径。”长江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培全告诉记者,街道采取走访调研、组织座谈、开展“会前活动月”等方式,畅通代表建言通道。2022年,共收集代表意见建议88条,其中,长江路代表团提出的《关于支持新区文化传承创新的建议》《关于解决西海岸新区制造业用工困难的建议》被区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建议进行督办。
长江路街道人大工委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先后7次组织代表深入科大讯飞等企业视察调研,解决企业经营难题,并组织代表参加市、区“一府两院”监督评议,切实增强代表监督实效。街道还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合运用线上“导航进站、智链万家”系统和线下“代表接待日”“代表群众话心声”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推动大批民生实事加快解决。
“代表直播间”察民情
“代表接待日”解民忧
“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长江路街道人大工委不断创新履职载体,拓宽履职渠道,创新打造了‘代表就在群众身边’的‘长江路特色’。”住长江路街道区人大代表、瑞源控股集团执行总裁潘彩红说道。
长江路街道依托抖音等媒体平台,在全市率先打造了“代表在线”直播间,让人大代表变身“主播”,围绕群众感兴趣的行业知识、疫苗接种等内容,与群众进行“云交流”,在线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截至2022年底,已开展活动6期,其中,疫苗接种科普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1.1万人,参与线上讨论人数超3000人。
为拓宽代表常态化联系群众渠道,长江路街道于2017年在全区率先设立人大代表工作站,定期开展“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活动,解决群众反映的各项问题。截至2022年底,共开展活动47场次,解决问题650余件。
另外,长江路街道持续做实“人大代表主题月”活动,将12个月划分成不同主题,由人大代表领衔,进社区开展送文化、送医疗、送法律等各类公益活动。截至2022年底,已组织35位区人大代表开展主题月活动21次,联系服务群众810余人次,捐款捐物15万元,化解矛盾纠纷26件,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优化代表履职平台
畅通民意反映渠道
“街道在打造服务代表新格局、汇聚民智新渠道、依法履职新平台上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力争为新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展现新担当。”王培全介绍,长江路街道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工作站与采集点联动”的工作理念,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峨眉山路、长江中路两个社区代表工作站进行完善提升,按照“六有”要求,在社区、律所等场所,广泛设置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结合代表接待日、代表直播间等活动,丰富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形式和渠道。
长江路街道组织新当选的人大代表开展履职培训,不断提升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和监督水平。同时,结合“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通过座谈、授课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代表参加市、区人大学习培训活动,为依法履职打牢坚实基础。
此外,街道还组织代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走访、大提升”专题学习活动,并结合“三联系”制度,围绕经济发展、民生实事、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组织代表开展“预约接访、随机走访、专题走访”等视察调研活动,为推动新区发展提供更多金点子、好建议。长江路街道还鼓励代表深入基层一线、群众身边,听取居民最“原汁原味”的想法,推动人大工作更加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