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党建领航扬“红帆”,基层组织焕活力

辛安街道着力实施“五项工程”,全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本报记者 张希文
  本报通讯员 尹建筑 徐政

  回顾2022年,家住辛安街道兴悦华城小区的刘利侠收获满满。辛安街道“红帆支部”充分发挥“三兜一树”功能,让这名在外“漂泊”了2年的党员顺利回“家”,结束了人与组织关系“两地分”的尴尬。刘利侠的经历是辛安街道深入落实“红帆支部”“三兜一树”工作要求,着力实施“红色堡垒、红色头雁、红色阵地、红色队伍、红帆领航”五项工程,增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活力的一个缩影。

  >>造好“红帆船”<<
  筑起坚实红色堡垒

  “我们在12个城市社区全部成立‘红帆支部’,并组建了万达广场‘红帆支部’和山科大科技园‘红帆支部’。”辛安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张本军说道。
  截至2022年底,街道已对山科大科技园内的70余家企业进行了全面摸排,并将园区内21名流入党员全部纳入“红帆支部”。针对建筑公司人员流动大,不同项目之间距离较远的问题,兴华集团党委在各项目工地设立17个“红色驿站”,加强工地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选好“红帆长”<<
  发挥红色头雁作用

  辛安街道党工委通过机关选派、社区选拔和外部选聘的方式,从机关干部、专职党务工作者、社区优秀党员以及“两新组织”优秀党员中物色确定“红帆支部”书记和委员,实现机关、社区、企业党组织交叉任职、多向互动,提升共融共促水平。
  同时,组织开展5轮次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红帆支部”班子成员的党务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使其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两新组织”的指导员、辖区流入党员的领航员。

  >>建好“红帆港”<<
  打造红色服务阵地

  辛安街道统筹社区党群服务场所,按照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完善“红帆支部”党员活动室,配齐相关硬件设施,统一制作悬挂“红帆支部”铭牌、LOGO以及职责清单。
  针对覆盖群体类型的差异性,辛安街道因地制宜打造了贴近实际、主题鲜明的党建文化墙和红色景观,其中,万达广场“红帆支部”制作了“红帆”主题灯箱,并滚动播放“红帆支部”动画宣传片,将“成于形、润于心”的红帆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用好“红帆手”<<
  锻造红色先锋队伍

  结合“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辛安街道积极开展大调研、入户走访等活动,组织街居干部深入小区、企业、商户和社会组织,通过拉网摸排、逐人对接等方式,从源头掌握流入党员情况。
  从建立商户新入职人员政治面貌核查机制,到组建17支“红色尖兵”志愿服务分队;从街道在企业、商圈设置党员“红帆岗”和“红帆商户”,到号召党员在各自岗位亮明身份、诚信经营……辛安街道在加强对流入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主动挖掘各类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不具备单独成立党支部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分子,鼓励他们向“红帆支部”递交入党申请。截至2022年底,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新接收入党申请人8名。

  >>划好“红帆桨”<<
  红帆领航焕发活力

  为确保“红帆支部”在基层党组织中作好表率、发挥作用,辛安街道党工委采取示范领航与兜底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强“红帆支部”,不断提升辖区“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水平,并依托日常党建工作业务指导,打造“红帆支部”特色党建品牌,让广大“两新组织”学有标杆、做有榜样。
  沂河路社区结合辖区内进城务工人员多、个体商户多的实际,推出“心安家”党建品牌,通过走访调研,为群众和商户上门服务,营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和谐氛围。淮河路社区针对辖区新居民多的实际情况,整合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推出“情满淮河”党建品牌,拓展服务资源、进一步提升“红帆支部”工作效能和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