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读读自己

  □丁世伟

  “三十而立,当立不立。当加班和平淡成了习惯,一切也就成了自然,我于是也有了老农的坦然知天命。”这是十五年前我第一次送高三毕业班时写下的文字。
  那时的自己,将自己看成是老农:精耕细作,挑出每一片瓦砾,捏碎每一块儿土块,完事后蹲在地头,点一袋烟,眯起眼睛端详眼前的土地,就像端详自己的孩子……那时的自己,怀有大丰收的渴望,亦有随天命的淡然:于人前者,于己后者。高考将至,所带班级成绩不尽如人意,心绪大概率是不佳。那时的自己,情绪随每一次考试而跌宕。高考结束,我对学生说:“成绩出来,别忘了告诉我一声。农民耕耘一年,得知道收成啊!”然后强忍不舍的泪水,目送他们一个个离去……
  彼时,我称自己为守望者。带着一颗未知的心守护着一棵棵嫩苗,在繁华中寻到一处静谧,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而今,十五年倏忽而过,不觉间我已入“不惑”。十五年来,读诗、读史、读自己,感悟生命盈虚消长,体会万物变化,偶尔也学古人凌波四顾,回望曾经,搜寻记忆中依稀的轮廓、如梦似幻的场景,努力将过往拼接成一本不算完整的书,细细翻读。
  十五年之于生命,如长河东逝;十五年之于历史,如沧海一粟。记得2019年高考结束,我跟学生说:“你们应该是我带的最后一届学生了。”话没说完,到底是没忍住掩涕失声,学生也跟着流泪。平静了一下情绪,我说了每年都要说的:“成绩出来,别忘了告诉我一声。农民耕耘一年,得知道收成……”到了离别的时刻,学生一一跟我拥抱,我努力保持微笑,目送他们一个个离去。末了,坐在空无一人的教室,如同老农蹲在空无一物的田间地头,估摸着一年可能的收成,有踏实、有失落。
  没来得及继续感伤留恋,我又风尘仆仆踏上了新岗位。高密度快节奏的工作很快填补了那份失落,面对不同的环境,带着那一份执念的惯性,我每天都在忙碌中穿梭,努力在一件件圆满完成的任务中获得踏实感,也努力在平淡中精心雕琢,倾尽心力做人做事,哪怕万事皆变,也努力保持那份情怀不变——我依然是一名守望者。是的,我害怕虚无——丢失了内在的守望,哪怕去到深山古寺,也很难做到寂然不动吧。所以,我得感谢曾经的自己,是他用十年如一日的修行,时时拂拭擦净灵魂,使我不迷失。
  人真的该修行。学学那苏东坡,流离四十年,入世做事情出世做自己,做得了和尚、当得了道士、为得了官员;也学学王阳明,立志而圣,历经生死,悟道不辍,终成圣人;更应该学学那老农,那十五年前的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着那几亩几分田,满是汗泥的皱褶里,藏着的是希望,守住那一份纯粹,留得那一泓清泉,明明白白做人,清清楚楚做事,明其所始晓其所往,方不枉人世间走一遭。
  读读自己,虽不是“吾日三省吾身”,也要不时坦诚相对,扫除荡涤尘埃,为心灵擦亮一面镜子,唤出里面那个人,让身体遵从他的指引,摆脱纷扰,清清明明前行。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即使身处喧嚣,也可心远地自偏,为自己营造出宁静的一隅,念着曾有过哪般情怀,又在渴望怎样的情愫。繁华世界,越读,越明白自己,读出生命的意义。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