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沐官岛的北泉子

  □吴仕敬

  沐官岛的最北面,有一汪清泉,村民称之为北泉子。北泉子充满了神奇。
  泉眼自然形成,位于沙滩之上,南侧草木葳蕤,北边海波荡漾。泉中蓄水数尺见方,泉水清甜甘冽。遇到涨大潮的时候,海水就会涌上沙滩,把泉眼完全覆盖在下面。这样的泉水还能喝吗?村民们丝毫不担心。老辈人说过:“甘泉之水,海不能侵。”只要海水退去,泉眼里流出来的水依然是甘甜的,仿佛海水根本就没有来过。目睹过这一现象的人,无不拍手称奇。对此,《青岛名胜》中也有记载:“沐官岛上曾有甘泉,地处海滨,潮来则隐于水下,潮退即可取用,据说水脉连接日照丝山,故又名‘丝山泉’。”
  丝山位于沐官岛西面数十公里外,与海岛隔海相望。相传沐官岛是地震形成的岛屿,四面环海。这一清泉,是如何来到海中这一隅的呢?村里的老人讲过一个神话传说。当年海里的一位仙女,到陆地上清修。为了不影响当地百姓,她在能够望见海的地方,用自己的秀发化成了一座大山。山上有神泉,顺山而流,形如丝缕,故名丝山。北泉子的水脉,就源于丝山,因此得名“丝山泉”。穿洋过海而来的丝山泉,是仙女对这一方生灵的恩赐。
  北泉子的水甘甜且纯净。盛水的器皿用很久也不会有水垢。用泉水泡的茶,更是色泽清透、清香扑鼻、回甘悠长。村里长寿的老人很多,想必与泉水有很大关系。喝过这泉水的人,都留下了很深的念想。沐官岛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过往船只理想的休整补给地。不管是谁来了,对于神泉的由来,都啧啧称奇。很多年以后,有些来客都一把年纪了,对泉水的品质仍念念不忘。
  北泉子的泉眼虽不算大,但是涓流不息。大涝不见其水涨,大旱不见其水低,似乎置身于尘寰之外。泉眼周围环抱的小水汪,清澈见底,下面的沙子历历可数。若不是水在流动,俨然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岁岁年年,几十户村民倚泉而居,生活怡然自得。海边玩耍的孩子,时常会趴到泉沿上,抻着脖子去汲几口泉水——这绝不用担心会被大人们责怪。大人们口渴的时候,也会俯下身来,掬一捧清泉解渴提神。
  有一年夏天,天气大旱。面对烈日下蔫头丧气的庄稼,人们只剩摇头叹息。望着干涸的池塘和水井,有人感叹北泉子的遭遇——如果北泉子没有被炸过,喝水就不用发愁了。小学老师曾在自然课上讲过,早年间有人觉得北泉子水流太慢,就想把泉眼扩大,更好造福于民。结果呢?炸药响过之后,曾经的涓涓细流就只剩下滴滴答答的水滴。说到此,头发花白的老教师叹息不已,并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尊重自然、珍爱环境。这堂课让我铭记在心。
  很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家乡,北泉子那份甘甜就会涌上心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