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珠山中心幼儿园聚焦全环境立德树人,让教育回归自然回归本真
让孩子像小花一样自然成长

孩子们在开心小农场推磨碾玉米。
□文/图 本报记者 丁霞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灵珠山中心幼儿园坚持以“让孩子像小花一样自然成长”为办园理念,秉承“孩子所到之处,一切元素皆课程”的生态课程观,持续聚焦全环境立德树人,让教育回归自然、回归本真。据悉,该园本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户外自主游戏的独特价值,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孩子们的游戏场地,为更多幼儿提供难忘的“童年记忆”。
>>营造多彩环境<<
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快来看我刚收获的芋头、花生、地瓜……”近日,记者来到灵珠山中心幼儿园,户外的开心小农场里正在开展“庆丰收”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进行花生、地瓜、芋头等农作物的采摘。据悉,开心小农场占地约400平方米,内有小菜园、小池塘、农家乐等不同区域。在这里,孩子们还可以体验磨小豆腐、推磨碾玉米等实践性操作。
“我们的小菜园根据不同季节种植了应季蔬菜,孩子们在此参与播种、浇水、捉虫、采摘等,并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灵珠山中心幼儿园园长孙宗娟告诉记者,当天孩子们采摘的花生、芋头等将被送到幼儿园的厨房进行烹饪,午餐时大家就能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孙宗娟表示,幼儿的游戏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与推动,因此灵珠山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农村地理自然优势,遵循“一切以幼儿的视角出发”理念,聚焦时间、材料等方面,打造“生态+野趣”“创新+情境”“休闲+挑战”的户外环境,为孩子们创造蕴含智慧和充满童趣的成长环境。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游戏材料,本学期我园还发动全园教职工、家长、幼儿征集不同类型的废旧材料。”孙宗娟说,灵珠山中心幼儿园建立了废旧材料收集站,成为教师和孩子们的“多功能材料自选超市”,每天师生入园时都可随时取用当天游戏会用到的材料,“即便是在雨天或雾霾天气里,这里也常常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游戏‘打卡地’。”
>>创新教研模式<<
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孙宗娟告诉记者,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对幼儿的成长有直接影响。日常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容易过度介入幼儿的游戏,影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因此,灵珠山中心幼儿园创新探索教研模式,推进“户外自主游戏”,以实现教师观念和行为的改变。
结合实际,灵珠山中心幼儿园采用案例式、问题式、跟班式、体验式等教研新模式,引导教师捕捉幼儿游戏中的“闪光点”“‘哇’时刻”,通过游戏探索、角色换位、情境分析等形式,体验幼儿在游戏中的困难、需求和快乐,让教师更清晰地感知自己的支持是否恰当,从而更好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提高自己。
>>聚焦游戏观察<<
“随手拍”读懂幼儿
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是了解幼儿游戏的基本路径。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介入指导,应建立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为此,灵珠山中心幼儿园采取“小步递进”方式,引导教师聚焦幼儿游戏,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提供适宜的支持策略。
据了解,灵珠山中心幼儿园鼓励教师用“随手拍”方式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并开展“游戏视频解读”研讨,通过观看回放引导教师从“幼儿的游戏是怎样的”“游戏中的幼儿是怎样的”两方面入手,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在后续幼儿智力开发、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更好发力。
“户外自主游戏的研究带动了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我们逐渐理解了儿童的游戏以及儿童的学习方式,更加明晰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孙宗娟表示,下一步,灵珠山中心幼儿园将继续秉持“坚信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理念,支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快乐和探索,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游戏体验,为将来进一步扩大探索领域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