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红了
□刘春霞
“七月的小枣八月梨,九月的柿子红了皮。”一过霜降,柿子开始变红,柿叶也逐渐变黄并悄然落下,只剩柿子,像一只只火红的小灯笼挂在枝头。
每到柿子红了的季节,挂在枝头的柿子上面带着一层白霜,甚是招人喜爱。老家的房前就有一棵柿子树,记得有一回,我与哥哥去摘柿子,为了防止柿子掉在地上,哥哥找来一根长竹竿,在上面绑上个网兜,这样被竹竿打下来的柿子就直接掉到网兜里,我再把柿子从网兜拿出,放在准备好的篮子里。哥哥爬到树上一边打柿子,一边嘱咐我离树远一点,生怕掉下来的柿子砸到我。哥哥一边打柿子一边自己在树上吃熟透的柿子,弄得满脸都是黄色柿子汁,像花脸猫一样。刚摘下来的柿子软糯、清甜,带着大自然的气息,摘柿子成了秋季的专属甜蜜。
摘下来的柿子,有的削皮晒成了柿饼,有的用水做成了揽柿子。每到这时,妈妈都会选未完全成熟的柿子,在还有点硬的时候去皮,然后放在屋顶铺好的帘子上。晒柿子是个技术活,晾晒时,要选择适宜的温度,还要保持通风。柿子的水分晒干后,还要放在干净的容器里密封储存一两天,然后再晾晒,让它出霜,最后晒成美味的小食——柿饼。
柿子还可以储存到冬天冻着吃。我吃到的第一个冻柿子是妈妈在某年除夕的时候拿给我的,冻过的柿子在凉水中拔一下,柿子的果肉还带点冰碴,吃上一口甘甜爽口,非常过瘾,尤其是柿子里的“小舌头”,咬上去咯吱咯吱的,很有嚼头。除夕晚上吃柿子,寓意新的一年“事事(柿柿)如意”,是给家人最好的祝福。
柿子可不仅仅是寻常百姓的“人间甜果”,在古时候还曾被封过侯。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早年穷困潦倒的时候,有一天在一个村庄里饥饿难耐,无意中发现一棵结满柿子的树,于是摘下柿子充饥,终于填饱肚子得以活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有一年霜降时节,他再次路过这里,发现柿子树还在,就脱下身上的红袍披在树上,封其为“凌霜侯”,并且因此给后人留下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后来,朱元璋号召百姓多种桑树、枣树、柿子树,因为“丰年可卖钱,歉年可当粮”。
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深秋时节,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装扮了秋天,染红了村庄。这时能吃上一个软糯的大柿子,就会无比满足。那种感觉就好像——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