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冬天开窗通风,你真的会吗

本报专访区卫健局专家,教你正确“拿捏”开窗通风技巧

  □本报记者 龚鹏 
  入冬后,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都喜欢紧闭门窗,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做法。长期密闭不通风会造成室内空气不流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危害,但开窗过大,屋内会快速降温,容易造成着凉感冒……在冬季如何科学地开窗换气呢?为此,本报专访了区卫生健康局公共卫生科专家陈炯花,请她来为我们支招。
  冬季为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陈炯花认为,入冬后,冷空气频繁来袭,气温降低会对人的鼻黏膜产生刺激,使人体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降低。同时,冬季的低温、低湿环境有利于病毒的生存和传播,还易造成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痰液不易排出,贮留的痰液成了病毒和细菌的滋生地,从而易使感染进一步加重。再加上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的尘埃含量高,人体吸入尘埃中的一些微生物也会导致生病。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待在室内。如果不经常开窗通风,会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在这样人员密集且相对密闭的环境中,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几率。
  开窗通风有哪些好处?
  陈炯花介绍说,通风换气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同时还可降低室内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浓度。另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辅助杀菌的作用。因此,到了秋冬季节,居家开窗通风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科学开窗通风?
  陈炯花提醒,早晨室内空气中含氧量较低,人们起床后,房间里全是夜里呼出的废气及飘浮的尘埃及皮屑。人们在整理床铺时,尘螨、皮屑等也会到处乱飞,此时急需为室内通风换气。
  陈炯花建议,如果天气晴好,大家最好在上班出门前打开窗户,下班回家后再关上窗户,这样既不会耽误取暖,还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另外,中午气温升高,在大气底层的有害气体会逐渐散去,此时开窗换气效果更好。
  陈炯花还表示,做饭时产生的油烟容易刺激呼吸系统。她建议,做饭时在打开抽油烟机的同时也要开窗,并在做完饭后继续通风10分钟以上,以便于油烟及时排到室外,避免污染室内空气。另外,房间大扫除时空气中会飘浮大量细菌、粉尘、尘螨、皮屑等,此时是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密度最高的时刻。人们在打扫卫生时最好佩戴口罩,避免吸入过多的污染物,打扫时及打扫前后十几分钟也应该开窗通风,让污染物尽快排出室内。
  开窗通风有哪些注意事项?
  陈炯花提醒,在冬季,每次开窗通风的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建议以20~30分钟为宜。同时,尽量选择对流式通风,即同时打开两扇相对的门窗,提高换气效率。同时,气温低时窗户可以开小一点,可以斜开或者留一条小缝,这时通风时间需增至30~60分钟。
  此外,开窗时,人们在家要及时添衣保暖,尤其是老人、小孩、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更应注意避免着凉。开窗时,家中温度最好控制在18℃~23℃之间,如果室内温度降到16℃以下时则要尽快关窗。
  另外,雾霾天、大风天不适合开窗通风;紧临交通主干道的房屋在通风时,也应避开早晚交通高峰时段。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