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亿”背后的强村富民密码
2023年,王台街道14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突破100万元,83个经合社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村强民富,一幅和美乡村画卷在王台街道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周莹
近年来,王台街道始终坚持谋发展、探新路,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抓手,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激发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经过不懈努力,14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突破100万元,其中年收入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的村有9个,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村有3个,更有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0万元,村均收入达到757.14万元。截至2023年底,王台街道8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收入总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6亿元,相比2022年增长了30%。
抱团成立共富公司,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为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王台街道落实政策保障,开展了“消薄强村”促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这一行动鼓励大力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并从资金、考核等方面全力支持新型为农服务体系建设。这些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村干部和群众进行土地流转、托管的热情。仅2023年,漕汶村、岛耳河村分别新增流转土地464亩和832亩,通过村集体托管及土地租赁等方式,为村集体增收25.93万元,为村民增收147.69万元。
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王台街道同样不遗余力。街道不断探索“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发展机制,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资金入股、资产折股等方式组建“强村共富公司”,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已有22个、32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分别抱团成立了两家镇级强村共富公司,同时徐村党委成立了首个村级共富公司——青岛王台东聚业市政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底,镇级强村共富公司已实现分红2471万元,村级共富公司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以上。
王台街道还积极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激活村集体发展的内生动力。例如,岛耳河村党委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和村民土地入股的方式,成功将盐碱地水稻种植项目扩展至200余亩,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实现共同增收。截至目前,已实现村集体增收600万元,带动了150户农户,为村民增收40万元。六福村也采取了类似的思路,通过打破资金和土地等要素限制,由新村党委领办成立“青岛王台屯里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余亩,统一种植盐碱地水稻,实现了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已实现村集体增收200万元,带动了110户农户,为村民增收25万元。
持续开展“五大行动”,激发乡村“三资”活力
2023年,王台街道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持续开展农村经济发展“五大行动”、村集体“三资”监管提质增效行动以及“三资”侵占挪用专项整治行动。街道全年共排查2024份经济合同,发现不规范合同78份并已全部整改,通过整治规范合同为村集体增加9.8万元的收入。同时,街道还成功清收总金额为104.45万元的168笔债权和总金额为288万元的承包费,化解总金额为1383.93万元的383笔债务。
针对山柴、山赵自然村存在的土地承包权属不明、无管理台账、无承包合同、承包费收取不及时等问题,街道开展了机动地专项清理行动,完成3000余亩的土地测绘,累计清收陈欠5.1万余元。
对于河西庄自然村的资产、资源管理问题,街道进行了整顿和盘活工作,通过整合上级扶持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盘活一宗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3000平方米的通用厂房,使闲置资源变成优质资产,进而转化为资金,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以上。
此外,街道指导大王家庄自然村进行了果园地的重新发包及清收陈欠工作,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清收方案,与61户承包户重新签订了承包合同,解决了113亩果园承包历年无合同、无收入的问题,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
街道还指导西草夼自然村梳理了村集体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及时纠正了显失公平、标的物及责权利不清晰的经济合同,通过民主决策、与项目方协商等方式重新发包山林土地1200亩,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1万余元。
鼓起“钱袋子”,撑起“腰杆子”,需要“好路子”。下一步,王台街道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各村多元化发展路径,进一步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稳定增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