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熬过冬天

  □丁秀荣
  一般而言,阳历12月至来年1月、2月,在我国被划归为冬季。今天是2024年2月29日,这个冬季的最后一天。
  熬过今日,也就熬过了这个冬天。作为一个怕冷的人,我如释重负。
  我从小就特别怕冷。儿时冬天的早晨,娘是最先起床的那个人。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用冷水洗脸会感冒生病,所以她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热水。这样我们洗脸的时候,再兑点冷水,就能用到温水了。烧水过程中,娘会把我的衣服借锅底的火烤一烤,再放进我的被窝,这样我就可以穿到热乎乎的衣服。
  因为怕冷,在家里,娘对我总是特别费心;在学校里,老师对我也特别费心。
  我上小学的时候,教室里是生火炉子的。老师在排座位时,总会把我排在靠近炉子的地方。课间的时候,就有同学说老师偏向我。更有甚者,直接跟老师说:“你觉得她学习好,就偏向她。这不公平,我们也怕冷。”
  老师指着我生着冻疮的手,说:“你看她的手都这样了……你不心疼你的同学,我还心疼我的学生呢!”那个同学便不再言语。有个调皮的男同学,把嘴凑到我的冻疮边,吹了又吹,“现在不冷了吧?”然后做个鬼脸,跑开了。弄得我哭笑不得。
  冻疮这个东西,受冷的时候还好,暖和过来以后,奇痒难忍,吹又吹不得,挠又挠不得,恨不得剜下来喂狗。
  高中的时候,我需要住校。学校里没有取暖设备,所以冬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一般不脱衣服,很多同学跟我一样,囫囵个儿蜷在被窝里。早上洗脸的水是头天晚上从水井里打的,冰凉得很,甚至会结冰。即使这样,同学们没有一个叫苦的,因为我们深知,求学机会来之不易,女孩子更是如此。
  参加工作以后,单位是乡镇学校。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乡镇学校的办公室靠生火炉子取暖。怕冷的我,有时会离开办公桌,搬把椅子坐到火炉边批改作业。
  成家后,冬季取暖是丈夫最重要的心事。每年国庆节假期,不管煤炭价格如何,他都会备好,用以冬季取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住上了有暖气的房子,儿时奢侈的梦想照进现实。其实,于我而言,住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取暖都无所谓,只要不受冻就行。
  今冬专家说是“暖冬”,本来我还有点庆幸。可不知是专家的预言不准,还是年纪渐长愈发怕冷的原因,我总觉得这个冬天特别冷。
  坐在火炉边上,烤着炉火,记录着随想的文字,偶尔闭上眼睛,草长莺飞、荷叶田田便隔空而来。
  丈夫散步回家,搓着手,哈着气:“今天晚上还挺冷的。”
  “熬过今日,明天就是春天了。”我搬了凳子给他,一起享受炉火的温暖。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