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记忆中的茅针与茅根

  □樊泽宝
  童年,老家的田野里生长着一种茅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每年开春后,茅草叶子都还没长出,却首先冒出一根根茅针(当地叫“扎银”)来。那时,这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味蕾的美妙记忆在我心中绵延至今。
  “扎银”钻出土层后,会高出地面五六公分。此时,其既不老也不太嫩,正是掐来吃的最佳时节。这些嫩嫩的、绿绿的“扎银”,密密麻麻的一根挨着一根,我们发现后会立即蹲下一根一根地掐,嘴里还不停地叨念着“扎银、扎银,今年掐了明年还您”,不一会儿就能掐一大把。
  掐满一把后,就坐在田埂上吃。先小心剥开几层苞衣,露出绵长白软的嫩茅芯肉,轻轻采撷下来,放到嘴里慢慢咀嚼。“扎银”爽滑、甜嫩,柔韧中带着甜津,草香中含着清洌,让人满嘴尽是初春气息。清新与甘甜盈满口腔,那味道比棉花糖要好吃上几百倍。
  “扎银”的鲜嫩期也就一天半日,时间一长,嫩芯就变老了。如果掐的“扎银”多,一时吃不了,我们便会装到衣服口袋里,拿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分享。
  除了“扎银”,茅根的美味也令我难忘。农村的孩子常年拾草剜菜,会随身携带二齿铁钩子,有时还会专门为挖茅根而扛着半大的镢头。我们就是用这些工具,从土里刨出一根长长的茅根洗净,按照节骨断开,一节节塞入口中,细细地嚼、慢慢地品。茅根甜甜的,像蔗糖一样,很好吃,而且可以从开春吃到初冬。
  现在的人讲究养生,网上说茅根茎含葡萄糖、柠檬酸、芦竹素等,这些名词我们小时候连听都没听过。那时我们只知道它是荒草闲地里怎么挖也挖不尽的野草之一,春天生芽、夏天开花、秋天挖根。
  挖出的茅根,除了随挖随吃解馋外,我们会用小麻绳捆绑好,拿到河里或水库边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拿回家慢慢整理,掐头去尾,剪去根须,截成小段,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将大部分拿到供销社采购站卖钱。
  现在,茅根已离我们远去了。大包干后,土地分产到户,部分村民租用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农用机械将土地深翻,把沟壑推平、林场草地铲平,疯长的茅根从此绝了踪影。即便有,也没有小孩子再去挖茅根了。那掐“扎银”、挖茅根的场景便成了我们这代人遥远的回忆。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