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如何判定?如何识别?如何惩戒?

三问校园欺凌

  □本报记者 李宛遥

  校园本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可校园欺凌却像一把无形的利器,严重影响孩子脆弱的心灵。那么,如何识别校园欺凌?欺凌者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记者就此采访了区检察院未检检察官。
  记者:判定校园欺凌的标准是什么?
  检察官:通常地讲,欺凌是指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或者处于劣势的一方进行的攻击,通常表现为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以强凌弱。欺凌可以是单次行为,也可以是对同一人重复性实施的行为。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事件。
  记者:如何识别孩子是否遭受校园欺凌?
  检察官:如果孩子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二是出现无端情绪变化,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三是抱怨有同学针对他,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四是身上出现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此外,如果孩子睡眠出现问题,如失眠、噩梦、尿床等,也可能是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记者:欺凌者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检察官:校园欺凌不仅对受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而且欺凌者也将面临法律的严惩。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多部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禁止校园欺凌,并对相关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法律制裁。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校园暴力致被害人受侵害,侵权人及其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构成刑事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能涉及的罪名包括: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抢劫罪、强制侮辱罪等。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尽管大多数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为未成年人,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无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具有殴打、辱骂、恐吓、抢夺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可以决定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