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场镇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让老人安享24小时“无感”照料服务
老人离床过久,系统自动报警

工作人员使用智慧体检一体机为老人进行体检。
□本报记者 徐丽
最近,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三河埠村年过七旬的村民李泽库家中安装了几台科技感十足的新设备。“一个监测一氧化碳,另一个是毫米波雷达,门口还有一个门磁感应报警器。”李泽库高兴地说,这些设备可以保障居家安全,让他感觉很安心。
据了解,大场镇围绕辖区面积大、老人多、分布散的实际情况,以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为契机,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让老人们享受到24小时“无感”照料服务。
政府买单
把养老床位“搬”进家
“离床报警触发,请及时处理。”近日,前园村家庭养老床位护理员解相花夜间接到系统自动拨打的电话,提示独居老人王秀礼已经离床超过半小时,解相花赶紧往老人家里跑去。原来,老人半夜上厕所,途中感觉头晕便一直坐在地上休息。经过仔细询问检查,确认老人未受伤且无碍后,解相花这才放下心来。
此次事件的及时处置,得益于大场镇为家庭养老床位群体配备了智慧物联设备,提供了数字化养老服务。
“无感看护可以监测老人在房间里的状态,对他们的日常行为进行感知,如遇到离床时间过长等异常情况,系统会通过电话、短信形式预警给护理人员和村干部,让老人及时得到上门帮助。”大场镇便民服务中心(民政残联)副主任王建强说。
据了解,大场镇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64万,很多老人独居或行动能力受限,一旦发生意外,子女无法第一时间了解老人的状况,也无法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提供帮助。对此,大场镇在为全镇老人提供基础服务的基础上,为政府购买型家庭养老床位的120名老人提供数字化养老服务,对老人进行实时看护。
场景多元
智能设备带来养老新体验
“大爷,请将双手拇指放在感应区。”在大场镇养老院“体检一体机”前,护理人员正耐心地引导老人进行体检。据介绍,在一体机上可完成多项检测,老人们可免费使用。
在大场镇,智慧养老不仅停留在居家层面,更是从全局入手,建立全过程养老服务系统,“智慧化”养老应用场景越来越多。
大场镇养老院的智慧适老化提升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自去年以来,该院引入智能行走机器人、健康小屋等设备,不断满足入住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将配备的跌倒报警、无接触体征检测、电子围栏等安全感知设备串联成网,为老年人营造更安全、更舒心的养老环境。
大场镇不仅重视老有所养,更加注重老有所乐。通过语音呼叫便可唤起智能陪伴设备,播放相声、音乐,还支持与家人视频通话,家属可通过终端实时查看老人状况,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使用,让老人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数据上云
“一张图”掌握实时信息
打开“大场镇数字养老”智慧管理系统后台,老人们的居家状态、健康档案等数据一目了然。“智慧平台24小时在线,结合老人的健康数据,精准绘制数字‘画像’,便于政府提供精准服务。”王建强说。
依托“智慧养老”数字平台,大场镇深入开展老年人“助餐”“助医”“助乐”行动,例如在提供助餐服务后,工作人员进行视频回传,管理人员通过后台可以查看服务质量。
“我们通过对居家养老的老人家庭进行智慧适老化改造,布控物联设备网络,实时精准的数据采集并回传至后台,搭建起居家养老老人健康数据管理驾驶舱。”大场镇便民服务中心(民政残联)主任徐桂燕介绍,健康监测、离床监测、异常报警、紧急呼救等智慧化功能,让老人亲属、工作人员通过终端实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居住环境,实现了以“一张图”动态展示重点关注群体的健康状况、“六助”服务、预警告警等信息。
“后续,我们会通过智能化手段,将家庭、村居、机构的健康养老资源进行有效衔接,为各年龄段、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打造‘智慧养老’新名片。”大场镇副镇长孙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