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张延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形态,能够有效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以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进程,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着力破解城乡融合发展中的改革难题,推动城乡之间实现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融合发展。
破解城乡之间要素流动难题,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要素双向畅通流动
要围绕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打通农民进城和市民返乡的双向渠道。通过继续推进改革,不断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破除制约城乡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城市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下乡,推动更多优质资源有效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持续深化城乡经济联系与分工协作。同时,以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带动城乡各类要素流动,持续拓展城乡融合发展新空间。
一是建立健全城乡之间“人”的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要优先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共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民生问题,使他们在流入地居住期间享受与户籍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二是建立健全城乡之间“地”的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土地财产权益。国家层面应尽快制定统筹“三权”相关制度设计,及早出台“统筹农民‘三权’转让”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统筹“三权”转让的主体、客体和双方权利义务,以便改革试点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三是建立健全城乡之间“钱”的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机制,必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形成由财政、金融、社会资本“三驾马车”拉动的多元投入格局。
破解新旧动能转型升级难题,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要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是基于算力、算法和数据等关键要素发展起来的、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要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着力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应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聚焦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发展,加快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融合创新。加强5G、数据中心、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释放数据价值,为数字化、智能化提供原动力。
二要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结构载体,未来产业、新兴产业、新业态等有效承载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三要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加强网络建设和智能计算机中心、新型数据中心等算力设施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协调联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
四要以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塑造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关系,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更好的体制机制基础。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确保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市场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平等地位;探索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治理和法律法规体系,健全通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获取报酬的市场化机制,实现新型工业化技术先进性与过程包容性的有效协同。
破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难题,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原动力。必须逐步建立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兴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径。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助推农业产业数智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一要着力助推农村产业数智化。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应用和物质装备升级,逐步形成高智能化、高赋能化、高应用化的现代农业模式,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二要着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农业的品牌优势是富民增收的主要发力点,通过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三要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全域化发展。在发展中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打造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环境宜居的现代化乡村。通过现代服务业发展撬动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康养、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与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四要在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数字惠民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力,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强链补链、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等作用。加快提高农村数字基建水平,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全面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持续壮大农村数字经济,有效推动农民上线、农产品进城、市民下乡,共建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系西海岸新区工委党校正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