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自行车的一生

□王金香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父亲铆足劲攒够了钱,在亲戚的帮助下从城里买回来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那时自行车在村子里还不是很普遍,因为弟弟要到离家十里的镇上读初中,所以父亲决定提前做准备。
  自行车买回来后,学骑自行车成为父亲和我们姐弟三人排着号干的事。父亲在自行车后座上横着绑了一根长长的木棍,这样车子倒了时木棍就会支在地面上撑住车身,防止摔伤人和车。
  父亲和姐姐很快就学会了骑车,弟弟更是没咋认真学就掌握了各种骑法,无论是骑在大梁上还是坐在座子上都能蹬着车子嗖嗖地蹿。唯独对于又瘦又矮的我来说,学骑自行车成了难题。我有空就推着车子到场院里练习,在一次次的摔倒和无数次把车子撞向草垛后,我终于能骑着车子转几圈了,那兴奋劲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记得当时我蹬着车子满场院里转圈,完全停不下来,直到又一次撞向草垛……
  自行车经过我们四个人的轮番折腾,虽然绑着保护车的撑棍,但有的部位还是留下了“皮外伤”,锃亮的车把上满是划痕,车前叉也碰掉了黑漆。虽然不影响使用,但颜值受损不少。不过那时谁家买上新自行车后,都会经历这么一遭。甚至有些顽皮的小孩子个头还没有车把高,得空就把自行车当玩具一样在车梁空中蹬着车子走街串巷,虽然说车技比大人还溜儿,但小伙伴间你追我赶,撞车摔倒在所难免,因此车子受损也是常事。
  我家的这辆自行车除了我偶尔把它骑进路边沟里刻上伤痕的印章外,别人没一个舍得伤害它。它在我家功不可没,它送弟弟上完初中,又陪着读了高中,直到弟弟迈进大学校门,它才完成了光荣的使命。此后,它又成为父亲的“手下”,时不时地驮着父亲风雨兼程。直到父亲七十多岁,不能再骑着它到处走了,它才“退休”。父亲对它情有独钟,不舍得拱手相让于收废品的。便仔细用抹布擦干净,置于庭院好生照料。直到几年后它锈迹斑斑,父亲才不得不将它忍痛送到废品收购站。至此,这辆自行车在我家走完了它坎坷而辉煌的一生。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