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邻居三奶

□刘润清

  记忆中,邻居三奶在上世纪70年代时就已经五六十岁了,虽然有点弯腰驼背,但耳不聋眼不花,是个干净利索的老太太。
  三奶通常会将头部前面的头发挽成条型发髻,横亘在前额上方,从正面看,发髻长过脸宽,似飞机的两翼。后面的头发则盘成一个圆籫,外边用黑色网套裹着,用一根银簪固定,显得利索干练。偶尔见到三奶满头湿润光亮,那肯定是抹上花生油了。三奶常穿一件黑色粗布大襟褂子,尽管带着几块补丁,却干净整洁;一条黑色宽裆裤,裤脚总是缠着,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练家子”。三奶的“三寸金莲”是封建社会的遗物,给人一种根基不牢的感觉,可神奇的是她走路时却风风火火。三奶多才多艺、热心助人,是左邻右舍中的能人,加上她辈分又高,因此深受邻居们尊敬。
  三奶心灵手巧,每当过年时,除了在棱子窗上装饰一些十二生肖、花鸟之类的窗花,制作斗鸡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张对折的大红纸上,描绘出威风凛凛的公鸡图案,再用剪刀仔细地切边抠眼。随着纸张沙沙作响,三奶的下巴也跟着剪刀的节奏用力一张一合。当栩栩如生的大公鸡呈现在眼前,三奶眉开眼笑,脸上堆满了喜悦和惬意。
  剪好的两只红公鸡被三奶贴在纸壳上晾干,沿边剪下。再把公鸡的头、脖子、身子和尾巴分别剪开,稍加修饰,然后用线松松地把各个部件穿起来,使其似有关节、活动自如。两只公鸡头对头分别用两根拉线左右吊在窗户上,其中一根线从鸡尾中部拉向斜上方固定在窗旁,将两只斗鸡拉开适当的距离;另一根拉线系在鸡的头部,调整拉线长度,使鸡头略昂,拉线穿过窗棂子上方的铜钱方孔伸出窗外,在尾端拴上受风的彩纸穗子,在拉线上靠近窗棂子内外的适当位置别上火柴棒,控制拉动幅度,防止拉动过度损坏鸡形。只要风吹纸穗来回摇摆,就会拉动两只大红公鸡做相同的动作:它们时而俯首撅腚,虎视眈眈,蓄势待发;时而昂首挺胸啄向对方,大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激烈的“战斗”画面跃然窗面,似乎能听见惨烈的鸣叫,风吹不息、战斗不止。
  三奶还是半个外科兽医。早年家庭养鸡都是散养的,鸡难免会跑进菜园里吃菜。于是,深受其害的人家除了扎紧篱笆,还在菜园里撒上耗子药拌麦粒,并在菜园附近大声警告:“菜园里撒药了,各家注意拦住鸡鸭……”即便如此,鸡钻过篱笆进入菜园,吃药中毒的事件依然时有发生。中毒的鸡走路踉跄,无精打采,主人见状,急忙请三奶救治——还指望它下蛋换取油盐酱醋呢!三奶用一把锋利的剃头刀子,剖开鸡的嗉囊,把里面的食物全部抠出,清洗干净,然后用细线先把嗉囊刀口缝合起来,再把表皮缝合,“一台手术”结束,中毒的鸡获救了。
  那个年代生活条件有限,人们的三餐油水不足,经常消化不良,排便干结,甚至引起拉腚根(脱肛)。一次,我的发小就拉出了腚根——红溜溜的一段露在肛门外,把发小的母亲吓坏了!她连忙到门口喊邻居帮忙找来了三奶。三奶不慌不忙,口念“不要紧,别害怕”,让发小趴在母亲的腿上撅起屁股,她自己则洗手后轻轻把露出来的肛肠一点点摁进去,一边反复揉搓肛门帮助肛肠复位,一边嘱咐多喝水。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三奶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但她与人为善、与邻和睦的美好品德赢得了乡亲们的口碑,使得大家至今还常常想起她,念叨她的好。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