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打好“组合拳”,化解“烦薪事”

灵山岛保护区推出“治防一体”根治欠薪治理模式,守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刘宏超

  为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工资支付源头治理,规范经营单位用工行为,近日,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深入企业开展“劳动法规进商圈”专题讲座。保护区相关部门及社区工作人员,新城吾悦广场企业负责人、店长等共130余人参加。
  活动现场,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副院长刘全强,围绕企业规章制度制定、违法用工后果等内容,详细讲解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周期等关键环节的法律要点,指导企业在遇到劳动争议时如何进行依法处置。在互动答疑环节,企业代表踊跃提问,专家团队细致解答,进一步加深了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对规范用工、工资支付等法律法规的理解。
  今年以来,灵山岛保护区针对欠薪易发高发领域,创新推出“治防一体”根治欠薪治理模式,全力解决职工的“烦薪事”。
  主动宣传,拓宽维权途径。保护区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四进”行动,走进商户、企业、社区和海岛,发放岛城安薪码、《根治欠薪——致保护区用工单位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同时,充分利用“就享家”就业服务平台、社区微信群等线上渠道,结合线下面对面答疑,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矩阵,有效拓宽了欠薪维权投诉渠道。
  主动服务,聚焦源头治理。保护区坚持“双向发力”,联合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主动上门,根据不同企业的经营特点“量身定制”法规讲解方案,帮助企业完善用工管理制度。同时,邀请专业律师开展“劳动维权专题讲座”,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既提升了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又增强了职工依法维权能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主动摸排,强化预警介入。保护区建立联防预警和常态化监管机制,推动企业与政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针对欠薪较多的显性企业,以及存在撤店风险、经营不稳定的隐性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定期开展欠薪隐患研判。通过每周开展的“四进”活动,完善台账管理,对发现的隐患提前介入、跟踪调解,将隐患解决在辖区。
  主动拓展,力求全面规范。保护区积极创新治理模式,推行网格速调分级处置机制,对重大矛盾纠纷,及时邀请区劳动维权部门介入联调,推动案件快速办结。在案件调解和回访过程中,工作人员主动挖掘潜在线索,追踪化解同类问题,力求实现欠薪案件动态清零。
  下一步,灵山岛保护区将优化“治防一体”根治欠薪治理模式,充分发挥联防联治、商圈联盟等平台优势,整合多方维权力量,推动欠薪治理从末端处置向源头预防延伸,不断提升基层根治欠薪工作质效,切实守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