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打通脑梗救治“高速路”
区中医医院健共体通过高效双向转诊,让患者便捷享受同质化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龚鹏
近日,一场生命竞速在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健共体双向转诊群中悄然启动。
7月1日20时,家住王台街道的王女士突发言语不利,被送往区第五人民医院。医生经过初步诊察,考虑急性脑血管病,便马上在双向转诊群中联系区中医医院健共体总医院牵头医院(以下简称“区中医医院”)急诊科及脑病科相关人员。急诊科医师李文治、脑病科医师张航第一时间响应,并在患者未到院时完成了病情“云会诊”。
20时50分,患者被送至区中医医院急诊科,张航已提前到达急诊室做好接诊准备。因情况紧急,患者忘记带身份证,家属出示转诊单后,医院迅速开通绿色通道,免去挂号、排队、缴费等流程,患者在医师的陪同下完成颅脑CT。排除出血后,医生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考虑急性脑梗死。
由于患者发病时间在溶栓时间窗内,医生在21时5分对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DNT(Door to Needle Time,是指脑卒中患者从到医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15分钟。
22时30分,患者完成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左侧枕叶新发梗死灶,张航马上向区第五人民医院反馈,汇报诊治进展。
经过治疗,患者言语不利症状明显改善,后收入区中医医院脑病科病房。“一路上,医护人员忙前忙后,检查、治疗快速高效,非常感谢。”对于健共体的转诊服务,王女士的家属赞不绝口。
患者入院第二天,脑病科主任李成君带领介入团队为患者完善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左侧椎动脉优势并起始处重度狭窄,狭窄率约80%,长度约8毫米,结合颅脑磁共振枕叶梗死灶,考虑左侧椎动脉为此次卒中事件责任血管。在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权衡获益与风险后,予经皮穿刺左侧椎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术,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继续进行抗板、降脂等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经积极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据悉,区中医医院卒中中心为山东省卒中防治中心单位,始终坚持多学科合作模式,实现卒中急救、重症监护、神经介入、康复治疗、健康宣教等多方优质资源整合,能熟练开展急性脑梗死的静脉和动脉溶栓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术、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术、脑出血的微创手术等治疗。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神经介入手术4000余例;年均溶栓200余例,DNT时间中位数40余分钟。
此外,区中医医院高度重视紧密型县域医联体建设工作,不断梳理、优化健共体转诊流程,致力于促进卫生资源合理应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基层患者上下转诊医疗保障水平及综合服务能力,让百姓便捷享受同质化医疗服务。下一步,医院将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平,为群众生命健康开通绿色通道,为健康西海岸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