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学直播的奶奶

□丁艺轩
  五月的晨光直射在奶奶脸上,远远看去,她整个人金灿灿的。奶奶对着手机屏幕眯起眼笑,面前竹筐里的蓝莓沾着晨露,像撒了一把深蓝色的星星。镜头里不时露出几个蓝莓地里采摘的身影,直播间弹出弹幕:“婶儿,给我留两斤新摘的桑葚!”
  奶奶学会直播带货半年多了。去年冬天,我放假回家时,看到她正对着智能手机发愁。布满老茧的手指在屏幕上戳来戳去,眉头拧成个疙瘩:“这玩意儿我不太会摆弄,屋后你二婶比我小不了几岁,却会直播卖货。”彼时,村口的宣传栏刚换上“乡村振兴 电商助农”的标语,村主任挨家挨户动员中年人学直播,奶奶也报名参加:“我虽然年纪大了,也不能拖咱村的后腿。”
  我想起自己上小学时,奶奶总戴着草帽在茶园里采茶,围裙兜里装着给我买的水果糖。父亲下岗那年,奶奶把攒了半辈子的养老钱全拿出来做小买卖——蹲在镇中学门口卖茶叶蛋,只为补贴家用。后来,爸爸在县城找到了新的工作,我和妈妈也搬进了城里,奶奶却执意留在老家:“地里的茶树离不开人,我就不进城了,你们安心生活吧。”
  学直播的过程比想象中艰难。65岁的奶奶把“家人们”“宝宝们”这些新词写在烟盒纸上,每天清晨5点就坐在灶台前背直播时要用到的讲解词。即便如此,第一次直播时,她还是紧张得把“海青绿茶”说成了“海青红茶”。
  清明节,我跟爸爸回奶奶家,发现奶奶已经能够娴熟地使用手机进行直播了。那次,我自告奋勇帮奶奶剪辑视频,她兴奋地对我说:“你看,我这双手以前只知道握锄头,现在居然能拍视频、搞直播了。”窗外蛙声一片,月光漫过奶奶斑白的鬓角,我想起她常说的一句话:“人就像茶树,年年都得修枝,不然长不出新叶。”
  如今,奶奶的直播间成了村里的“信息站”。她不仅卖自家的茶叶,还帮养殖户推销土鸡蛋、给绣娘宣传刺绣香囊。上周,镇里办电商培训,奶奶还被请去当讲师。她站在讲台上举着手机,台下坐着好些和她年纪相仿的老人,戴着老花镜认真记笔记。有人问:“大姐,我这么大岁数还学这个,能行吗?”奶奶拍拍胸脯:“过去,我只会在手机上看别人唱歌跳舞,现在不也能带货吗?只要肯学,啥时候都不晚!”
  她又掏出手机翻看着订单,指着屏幕让大家看:“你瞧,东北的顾客说咱们的绿茶有春天的味道哩!”
  今年春天,奶奶把茶园旁的空地改成了“直播间取景地”,种上了妈妈从城里带回来的玫瑰苗。她说等花开了,要给粉丝们直播插花。我看着奶奶,忽然明白奋斗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利。那些在岁月里深耕的人,无论何时都能在生活的土壤里种下新的希望,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抽枝发芽,长成闪闪发光的模样。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