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
□丁庆伟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木箱,让我深情凝望;有一个声音,在我耳畔回响。
那箱子是老式的木质小手箱,装有一整套封面彩印、里面是黑白插图的《三国演义》小人书。初次发现他家有一整套小人书时,我震惊了:这么齐全的一套书,要花费多少钱?我眼巴巴地盯着小木箱,讨好似地接近大我几岁的他,想借来看看,他却不为笑脸所动。我高涨的热情只好无奈地渐渐消退。想想也是,心爱的东西,谁舍得轻易外借?
打那以后,每次经过他家门口时,我都会放缓脚步,多希望那紧闭的大门能突然打开,他手拿小人书热情地招呼我啊!
终于有一天,门开了……
我牵着他家的大马,他跟在身后——这不是去取经,而是去南河放马。中午回来后,我终于可以宽心地趴在他家的炕沿上,享受阅读一本小人书的快乐时光。为此,我还收获了“马倌”的美名。名利双收,我是人生赢家。
才上一二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因此将“张郃”误读为“张鸽”的例子有很多。多亏有插图相助,我才能磕磕绊绊地看下去。刘备多不容易,无怪后人常说“刘氏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受大人们的影响,我同样产生了“贬曹褒刘”的思想——人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向善心理嘛!上初中后,我接触到了曹操的诗篇,才逐渐对他的印象有所转变。对诸葛亮,随着了解的增多,情感也加深了。他于败军之际受任,运筹帷幄,力挽狂澜。危难之间出使,舌战群儒,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本想苟全性命,怎奈出师未捷,病逝五丈原。不求闻达,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好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相父,怎不让人泪满衣襟?
后来,他家把马卖了,我不得不与那些小人书告别。之后,我偶尔会去离家15里地的书店,在售货员不耐烦的态度中翻看小人书。由于内心总被锥子般的目光刺得发虚,所以常常连眼瘾都没过足,就怏怏地离开。
邻居家的大人爱听评书,买回一台当时在农村刚刚兴起的半导体收音机,我于是常去他家蹭听评书。
最爱听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从杨令公两狼山被困,到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我全听完。那富有磁性的声音,抑扬顿挫,牢牢抓住孩子的心,将我们带到关山飞度、霹雳弦惊的古战场上。旌旗招展,沙场秋点兵,好不威武雄壮;角声满天,战马嘶鸣,好不激烈悲壮。未待我回过神来,“欲知后事,请听下回解说”的声音又让我遐想联翩,充满期待。
有时遇到阴雨打雷天气,收音机会呼应着阵阵雷声,发出“哧啦哧啦”的声响,辽阔的天空似乎浓缩在小小的机壳内。杂音太多,即使我们急躁地把耳朵贴近收音机,也无济于事。“今天听不成了,只有等明天了。”
这书、这声音,来自遥远的地方,来自那些关于童年清苦的回忆,让我倍加珍惜今天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