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球场亮堂堂,运动更畅快

薛家岛街道华顶山路社区办好民生“关键小事”,彰显基层治理温度


  社区篮球场升级改造,居民运动有了好去处。
  □文/图 本报记者 丁霞
  
  “以前想在这里打场球,得在天黑前。现在球场安了灯,晚上也能打球了。”薛家岛街道华顶山路社区爱琴海小区居民刘鹏难掩喜悦。近日,华顶山路社区聚焦民生“关键小事”,通过对社区篮球场的改造与规范管理,让“运动热情”与“邻里安宁”找到平衡。
  “此前球场因缺乏照明设施,每到傍晚便光线昏暗,居民打球体验感差。”华顶山路社区党委书记孙晓飞说。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将篮球场改造纳入“为民办实事”清单,组织网格员、志愿者多次实地调研,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最终敲定了兼顾实用性与舒适性的改造方案。
  “此次安装的太阳能灯采用节能LED光源,光照均匀柔和,既保证了球场亮度,又避免强光直射附近的居民楼。”孙晓飞介绍,为规范灯光使用,社区还安排志愿者每晚定点开关灯。
  球场亮起来后,运动的人多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打球声太吵,有时半夜还有动静。”周边居民反映道。为破解“运动需求”与“安宁需求”的矛盾,社区组织居民代表、法律顾问共同商议,制定《篮球场管理使用规约》,明确了开放时间,细化了安全与降噪要求,还特别规定“禁止宠物进入”。
  “现在到点就关灯清场,晚上安安静静的。”家住附近的居民刘桂芳满意地说。这场看似微小的“亮灯”与“立规”,正是基层治理中“未诉先办”与“为民办事”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薛家岛街道将紧盯居民需求,细化管理措施,让篮球场成为传递健康与欢乐的平台,让邻里关系在运动与理解中愈发融洽。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