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长天
□赵婷婷
某日清晨,在阴阴的天色里路过小区北侧的峄山河。河畔密丛丛的碧绿芦苇倒映在河水里,让河水仿佛变成一块巨大的玉石。水是静的,散发着海水的腥咸气息——河水通海,水面也随着潮水涨落。此刻的水面是静止的绿,有几只白鹭在涉水捕鱼,为这里平添了一点生趣。郭沫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我看来,白鹭却像一点有灵性的笔墨,落到哪里,哪里便成了诗。如今,白鹭落在这碧玉般的水里,这条河也变成一首流淌的诗歌。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水带来的诗意,从古至今,如流水滔滔,不曾断绝。水在诗歌中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白水、烟水、寒水、渌水,最常见的还是碧水,言水之颜色如碧玉。约定俗成的词典里,也有“青山绿水”一词。“绿水”之“绿”,大都来自于岸边青绿的山峰和草木。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桂林山水》,写水之绿——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水是什么颜色,取决于它映照着什么。桂林山水相连,翠峰如黛,映在水中,既清且静且绿,可不就像光滑净透的翡翠。同样,大海之所以是蓝色,是因为水域广大,边岸遥远,映照的只有碧蓝的天光,所以才呈现出蓝色。即便是蓝色,也随着天的阴晴,变换出深浅明暗的各种状态。
水的镜鉴功能,也让它自身拥有了无穷的变化。可以残阳瑟瑟,可以云影悠悠;可以峰峦如卧,可以草木清澄;可以霞映澄塘,可以月射寒江;可以“寒塘渡鹤影”,可以“叠嶂照秋影”……一幅水面,千样风景,水色天光,亘古长青。
水不仅映照风景,也映照人面,女娲因此而造人。与天地山水相比,人是多么渺小的存在啊!寿命既短,能力和见识又有局限,初造之时,不过是自然世界的点缀。因其不断繁衍兴盛、发展进化,才有了今天的人类世界。虽然人对世界进行了极大的改造,却仍有很多人迹未及的所在。
水无穷而人有穷,在不息的流水前,人只能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叹。《赤壁赋》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来感叹人之渺小与短暂。短暂与永恒是相对的,水流而不逝,月缺而又圆,虽有变化,却永恒存在。人虽不能死而复生,却代代绵延,也算实现了“无穷”。
今月曾经照古人,而如今的江河湖溪之水,亦曾为古人濯足濯缨。水以一脉,传承古今。在黄河边,我们依然可以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在洞庭湖畔,我们可以吟诵“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文逐流水,代代相传,无穷尽也。一脉流水,载着青山密林,载着晴空流云,载着千古文气,载着人与人更替的烽火硝烟,汩汩滔滔,长流不衰。水里藏着生命的密码,系着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