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滴灌,让理论宣讲“声”入人心
灵山卫街道创新宣讲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 祁璟
今年以来,灵山卫街道立足基层实际,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新路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入脑入心。
灵山卫街道着力构建层次丰富、覆盖广泛的宣讲队伍体系,形成“干部带头、骨干支撑、群众参与、多方协同”的宣讲格局。目前已建立由43名街道党员干部、20名社区党组织书记、52名百姓宣讲员组成的核心宣讲团队,他们扎根基层、熟悉民情,能用“乡音”传递“党音”,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同时,广泛吸纳专家学者、道德模范、优秀退役军人、文艺骨干等力量,组建总人数达100余人的“卫城宣讲团”,并发展社区级宣讲小分队20支,构建起立体化宣讲网络。今年以来,各级宣讲力量累计开展各类宣讲200余场,实现20个社区全覆盖,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基层每个角落。
灵山卫街道积极探索“理论+”融合模式,推动宣讲从“单向输出”向“多元互动”升级,同时严格内容审核,确保宣讲既准确权威又生动鲜活。“理论+文艺”:创作编排快板《新区新貌新时代》、茂腔小戏小品等文艺宣讲节目,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生动鲜活的文艺节目,以“巡演式”宣讲让群众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理论熏陶;“沉浸式”宣讲:组织党员群众赴各类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10余场,超200人次参与,通过实地参观、情景体验,让党员群众沉浸式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云端”宣讲:依托“卫 您好”微信公众号发布“小卫说事”视频5期,单期最高点击量达数千次,总覆盖受众近万人次。
此外,灵山卫街道还聚焦本土特色与群众需求,让理论宣讲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精心打造“卫Talk”微宣讲品牌,紧密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城市更新建设等中心工作开展专题宣讲,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深入挖掘本地先进典型事迹,组织“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累计覆盖受众近3万人次,让理论宣讲更有亲和力、说服力。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展分众化宣讲,通过精准滴灌,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如面向青少年开展“红色故事汇”20余场,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面向企业开展政策解读会15场,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实现“精准滴灌”。
接下来,灵山卫街道将通过构建多元队伍、创新方式载体、聚焦本土特色等方式,让理论宣讲走“新”更入“心”,真正实现“声”入人心,为基层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