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话中药
□丁福军
我喜欢传统老式的中药铺,路过时一般会走进去看看,虽然我并不懂药理,但很喜欢看有点仙风道骨的老中医,规规矩矩地坐在乌木方桌边,戴着老花镜,对求医者望闻问切,然后开出药方。方子上的字,笔走龙蛇,常人不容易看出写的是什么,但那小学徒,拿到方子后一声不响地在一排排嵌着黄铜把手的暗红色小抽屉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寻找,再用专用小秤称重,然后麻利地用草纸包好。这哪是在抓药?简直是在装艺术品!
中药的名字,极富诗情画意。在一格小抽屉上,标注着“望江南”,看到这仨字,我就想填一首富有特色的江南小令,出现的画面是:宽面的池塘里,浮萍连连,一张大大的脉络分明的莲叶,平展如盖,鲜丽活泼又自带婉约,风过处,引得池水涟漪一片……虽然这味中药的真实身份不过是羊角豆、野扁豆。
旁边的小抽屉上写的是“当归”,我立马想起唐朝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紧挨着“当归”的是“苦半夏”。这不免令人想到,晚春初夏时节,持续干旱,刺眼的阳光照着久渴的池塘,周遭听不见一声蛙鸣,但深深庭院里,却传来阵阵燕声,盛开的山茶花芳菲满院,随着微风荡着秋千飞出短墙。
遇到大暑天,肝火旺盛的患者,中医开出的药物往往是生长于不同地域别名谓“节华”“金精”“延寿客”的黄色白色干菊花,患者眼看着一朵朵干菊花,在杯中的滚水里缓缓升到杯口,并渐次舒展开来,再现曾经的芳华。
想起《红楼梦》里贾宝玉给生病的晴雯熬药时的感慨:“药气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神仙采药烧药,再者高人逸士采药制药,最妙的一件东西。”确实是这样啊!
那日自中药铺出来,临出门时我恋恋不舍地回眸,突然瞥见最上端的小抽屉上用白漆标注的“仟年见”仨字。一味中药居然取这样的名字!名字的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一段传奇故事?一仟年,那么长的光阴,是为了和谁相见呢?
不由想到上世纪60年代上映的电影《追鱼》。影片讲述的是借住岳家在碧波潭畔草堂攻读诗文的白衣书生张珍,与恋他才华、慕他人品化作金牡丹的鲤鱼精的故事。片中,张珍看到的只是一位美丽多情的温柔女子,根本想不到对方以前沉潜碧波水底独自修炼千年的坎坷经历。他如何能想到,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孤独和痛楚?为了和他在一起,鲤鱼精放弃千年道行、失去成龙机会、忍痛刮下鱼鳞……此结局实属不易,真不枉“千年一见”!
一味中药的名字,让我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