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夏季海滩游玩警惕“离岸流”

区急救中心提醒:一定要在安全游泳区域游泳,不要出入野海滩

连日来新区持续高温,各大海水浴场迎来了数以万计游客前来“下饺子”,吹着凉凉的海风,“爬个水”、喝个啤酒,忙碌的人们周身的疲乏瞬间卸下。戏水虽好,安全隐患也日渐增多。近期国内出现多起海滩溺水事故,为此,区急救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和游客:夏季是“离岸流”多发季节,下海游客应注意远离海边危险区域。

野浴场游泳危险

记者了解到,新区正规海水浴场的游泳区域均为安全区域,不会产生“离岸流”事故。但在浴场的非游泳区域和野海滩,“离岸流”经常产生,崂山的仰口海滩就曾发生过多起暗流卷走游客的事件。所以,市民或游客一定不要到“野浴场”下海游泳,如遇到断层的海潮,应立即上岸!

“离岸流”学名为“裂流”,是海岸边一股射束似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它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向外海流去。“离岸流”流速极快,表面平静具有迷惑性,危险性极大。“典型的‘离岸流’一般是不会超过每秒钟2—3米,所以出现时大概的宽窄度在10米左右,时间在5分钟左右,它的危险性是速度非常快,会把人迅速带到海的中央或者更深的地方。”海纳蓝晶水上公益救援队队长黄鹏告诉记者。

“离岸流”辨别有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离岸流”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可能发生,会在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并且,和因猛烈撞击而发出巨大声响的波浪不同,“离岸流”不会引起人的注意,直到人身陷其中才会发觉。那怎样才能准确地辨别“离岸流”呢?记者采访了区急救中心相关专家。

“辨别‘离岸流’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海边游玩时佩戴墨镜,戴上墨镜以后我们会发现,在不同的区域会有平静的、颜色较深的水面和颜色比较浅的水面,如果发现这三个不同的区域,中间这道肯定是‘离岸流’。”区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邱晨介绍说,如果没有戴墨镜,可以从浪花的大小来辨别,一般“离岸流”的中间流向浪花非常小,两侧浪花非常大,所以中间这条也肯定是“离岸流”。

顺口溜预防溺水

“离岸流”已成为近海海滩溺水的首要原因。据统计,大约有90%的海边溺水是因为离岸流而发生的。目前,在我国一些沿海城市的海边,特别是在一些非游泳区域或野海滩均存在离岸流,所以市民和游客下海游泳时,应严格控制在安全警示区以内。

区急救中心也面向社会公布“预防溺水顺口溜”:“洗海澡”有讲究,下水之前先准备,试试水、湿湿身,活动筋骨防抽筋,深水暗流莫挨近,水草丛中去无回,无人浅滩莫要去,儿童须有成人陪,喝酒之后不入水,防鲨网边莫徘徊。值得提醒的是,若遇到困在“离岸流”遇难者时,尽可能给予帮助漂浮的器具,一定不要贸然下水救援,应尽快寻找求救。(苗壮 梁爽)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