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关注

04-05版:关注

06版:城事

07版:镇街

08版:教育

“木耳书记”玩起直播带货

喊哑了自己嗓子 鼓起了村民腰包

青岛西海岸报      2023年05月25日     

2023年05月25日 04-05版:关注


  ▲王本顺展示收获的黑木耳。
  □文/本报记者 梁玉鹏 图/本报记者 李留洋

  “我是大村镇院前网格党支部书记王本顺,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直播间,辛苦大家点一下关注,点点赞……”5月21日,院前网格黑木耳种植场内两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摆放着各种木耳产品,一个立式手机支架和一部手机组成了王本顺的网络直播间。虽然没有专业的直播设备,但是直播当天,王本顺的直播间涌入1000余人,销售情况异常火爆,仅一个小时,单场销售额就超过3000元。“虽然咱们跟大主播带货没法比,但今天3000元的销售额是我们的新突破。”由线下转战线上,一路摸索前行,王本顺通过网上直播带货,拓宽了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产业发展。

  优质黑木耳 销售遇难题

  大村黑木耳种植在吉利河水库周边和白马河两岸,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蕴藏量相对较丰富,沿河两岸潜流较强,为黑木耳等食用菌的种植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而院前网格则是大村镇优质黑木耳的主要产地之一。
  “我们村有多年的黑木耳种植传统,因为注重产品品质,我们的黑木耳从菌种选择到后期管理培养都特别用心,产品品质经得起消费者的考验,回头客很多。”王本顺告诉记者,自2018年担任院前网格党支部书记以来,面对黑木耳在传统线下市场销路不畅的情况,王本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我们的黑木耳品质非常好,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常年固定的销售模式非常受局限,一旦市场饱和,我们的产品就会出现滞销。”
  如何突破销售渠道界限,打开新的销售局面,成为王本顺放不下的心头事。“我平时看手机短视频,发现网络直播带货异常火爆,入门门槛也比较低,为什么不把我们的木耳产品放到网络平台售卖呢?”说干就干,王本顺立即注册了直播账号,将直播间取名为“青岛木耳书记”,开始了直播带货之路。

  直播路坎坷 雨后见彩虹

  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初次尝鲜直播带货的王本顺张不开嘴,直播间内经常冷场,观众更是寥寥无几。“这些都不是主要的问题,面对镜头结巴可以多练习,但是在将我们的产品挂到网上售卖时,系统告知我没有售卖权限,这让我的心凉了一大截。”王本顺说,自己对于直播带货一窍不通,对于产品上架需要哪些资质更是摸不着头脑,初次试水带货草草收场。
  “谁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成为网络大主播,不懂咱们可以学嘛。”王本顺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并没有因为初次直播的窘况而放弃,反而激起了求知的欲望。为了学习直播带货技巧,王本顺开始全国各地跑,只要看到三农领域相关的带货主播,总是找机会登门拜访,学习带货经验。
  后来,在烟台一家网络直播运营机构的帮助下,王本顺的直播带货走上了正轨。“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我们找到本地一家大企业,依托他们的资质,成功将我们的产品挂上了平台售卖的小黄车,实现了走向全国的第一步。”王本顺介绍,多年在外学习,让他结识了很多全国各地三农领域的直播达人,就在前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余位村支书带货达人齐聚院前网格,免费为黑木耳直播带货。“这是我加入的一个助农联盟搞的活动,联盟内的成员互帮互助,只要大家的产品需要销售,联盟内的其他成员就会一呼百应,为产品免费带货。”王本顺说道。
  在抖音直播间,王本顺每天准时出现在镜头前,熟练地向大家介绍特色农产品黑木耳。直播间开播以来,每日直播销售额平均2000余元,帮助30多户农户销售特色农产品,带动周边快递物流、农产品包装等行业快速发展。

  带货尝甜头 拓宽致富路

  “这是我们自己家种的玉米磨成的面粉,绝对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样子,收到货就是什么样子,今天下单木耳的顾客,我们免费送您一份玉米面尝尝。”在最近的直播中,王本顺的直播间里除了黑木耳之外,多了玉米面作为赠品售卖。“这是我的一个新尝试,除了为黑木耳赚人气之外,也是为玉米面等其他农特产品做推广。”王本顺告诉记者,村里除了黑木耳之外,玉米、地瓜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初尝直播带货的甜头后,王本顺想将产品类别扩大,将本地更多优质农特产品推向全国。
  王本顺介绍,村集体有十几亩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初步打算种上玉米和地瓜,全程绿色种植,收获的产品继续在网络直播平台售卖,打造特色品牌。“下一步,我们还打算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更多本地优质产品聚拢,通过直播带货打开销路,不仅能为村民增收,也能为村集体增收提供更多途径。”王本顺说道。
  党支部书记的嗓子喊哑了,但村民的腰包却鼓了。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广大消费者对院前网格农产品的知晓率、认可度,让特色农产品实现精准销售,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双增收,点燃了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