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关注

04-05版:关注

06版:城事

07版:镇街

08版:教育

长江路街道名嘉汇小区探索垃圾分类可持续实施路径

“一领三动”,越分越美

青岛西海岸报      2023年05月25日     

2023年05月25日 04-05版:关注


  居民将塑料投入专门回收箱。
  □文/图 本报记者 张静

  2017年1月,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实行“三分类”;2019年6月,“三分类”转变为“四分类”,引入首台箱体式投放点;2020年5月,规范垃圾投放点成组设置,桶点升级为1.0版本;2021年3月,施行撤桶并点,桶点升级为2.0版本;2022年9月,安装智能化垃圾分类收集点,桶点升级至3.0版本……近年来,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名嘉汇小区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可持续实施路径,形成党建引领、物业行动、榜样带动、科技推动“一领三动”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道路。

  精细分类
  低值塑料有偿回收,收益反哺居民

  “生活中的一次性塑料杯、餐盒等并不是垃圾,完全可以回收再利用。因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被循环利用,回收成本高且经济附加值低,所以被称为‘低值塑料’。”名嘉汇小区督导主管范咏瑾介绍说,当他们得知有企业急需这种废弃塑料作为生产原材料后,他们专门安装了低值塑料回收箱,开展精准回收。
  “现在小区每天大约能回收30公斤塑料,企业以每公斤8毛钱进行回收,每月就能卖700多元。”范咏瑾说,这些收益会用于设施升级改造、发放分类塑料袋等,反哺小区居民。
  “经过与高校的合作研发,废旧塑料袋、外卖餐盒等废塑料在我们这里可以‘变废为宝’。”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再生资源事业部负责人张秋艳告诉记者,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可将低值、混合、受污染的塑料废弃物裂解转化为油类或者化学品类,有助于提高废塑料循环利用率,避免塑料焚烧处置产生的大量碳排放。
  塑料废弃物回收及再生利用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新区每年可回收低值塑料约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万吨,形成3500万元以上碳资产。

  易物集市
  共建共享绿色社区,推动循环发展

  “走,一起摆摊去!”如今,这句话已成为小区居民周末见面的问候语。
  原来,每周日上午,小区南门小广场都会开设“易物集市”,居民们将闲置的玩具、图书等物品与有需要的邻里进行互换,实现闲置资源再利用。“在推进绿色社区创建中,我们开展了易物集市活动,提高闲置物品循环利用效率,助力居民养成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瑞源名嘉汇项目经理助理胡占东介绍说。
  “这种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物品的喜悦,还能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收获友谊。”小区居民薛丽珂经常带孩子参加易物集市,“平日里难得见面的邻里坐在一起,‘换’着自己家里多余的物品,很有意思,也很有人情味。”
  “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汇总闲置交换物品的数量、流通价值等信息,并及时进行公示。”胡占东告诉记者,通过展示垃圾源头减量的工作成效,进一步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源头减量。
  值得一提的是,小区还创新建立了爱邻里时间银行,居民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获得相应时间积分,用来兑换医养健康服务。同时,小区也在探索积分与物业费优惠挂钩,“新区部分镇街还把垃圾分类纳入德育银行,下一步,我们小区也将学习借鉴。”胡占东说。

  “一领三动”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分类提质增效

  去年年底,小区里的24小时垃圾投放点成了新晋“网红地”,只因这里“上岗”了一台会说话的机器人“小睿”。“小睿”不仅会随时更新垃圾分类知识,提醒居民分类投放,还可识别垃圾落地和违规投放。
  “孩子们经常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比赛,让机器人‘小睿’当‘裁判’,期间还监督居民进行分类。”范咏瑾告诉记者,“孩子们边玩边学,不仅对垃圾分类产生了兴趣,还可以带动家庭参与分类。”
  “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可以总结为‘一领三动’,即党建引领、物业行动、榜样带动、科技推动。”区城管局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姜爱玲告诉记者,“小睿”就是科技推动的代表。
  据姜爱玲介绍,小区按照每名党员包6户居民的标准划分党员服务网格,由网格党支部牵头抓总,让小区里有人管事、有地议事、有约理事、有钱办事,实现小区共治共享;物业作为垃圾分类的主力军,不仅建立红心管家包楼座、清扫保洁、分类指导员三支队伍,还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制度。另外,小区还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开展站桶指导、敲门入户等活动,带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这‘三动’就像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小区居民从最开始的不愿分、不会分逐步做到了主动分、分得好。”姜爱玲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