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关注

04-05版:关注

06版:城事

07版:镇街

08版:教育

下一版 2023年05月25日

 截至目前,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报立法建议692条,让新区百姓原汁原味的“好声音”搭上国家立法“直通车”—— 22条“金点子”写进法律法规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2021年7月21日,黄岛区人大常委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山东首家、国家级新区唯一一家基层立法联系点。近两年的时间,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原汁原味上报立法建议692条,有22条建议在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中被采纳。

  □文/图 本报记者 仪博文

  “没想到,我也坐上了载满民情民意的‘立法直通车’,更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可以为国家立法添一份力。”家住隐珠街道双珠路社区的退休教师秦四海高兴地说。秦四海长期关注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出了许多“好点子”,并全部提交给了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
  2022年11月,秦四海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双珠路社区信息采集点开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意见征询座谈会。会上,他针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社会服务和监督保障等提出了意见建议。之后,他又受邀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征求意见的视频座谈会。
  在今年4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的记者会上,秦四海提出的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建设性意见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采用,并被当做典型案例分享展示。
  这些被采纳的建设性意见,经由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原汁原味”上报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传递着新区基层群众的声音,是新区健全民主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去年8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和法治文化广场正式启用,均系山东省首家,让老百姓可“零距离”参与立法。
  为推动立法联系点再“下沉”,新区还搭建起23个镇街立法联系活动站和75个社区信息采集点。“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站和社区信息采集点的初衷,就是为进一步推动立法工作向基层延伸,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到立法工作全环节、各方面,充分发挥活动站和信息采集点‘民意直通车’的作用,把老百姓的立法建议‘原汁原味’反映到国家立法机构,使立法工作更接地气。”区基层立法联系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中宇介绍说。
  同时,“黄岛人大”微信公众号推出“导航进站、智链万家”代表与群众互动系统,进一步打破了基层立法的时空距离。互动系统整合了全区76个人大代表工作站和98个立法联系活动站(点),市民群众可线上实时搜索站点信息、公告动态、相关法律法规修正草案等内容,进行学习、咨询、互动和意见反馈,也可就近导航至线下站点,进行反馈交流,通过多种方式“零距离”参与基层立法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汇聚民情民意,新区基层立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当初,我就是通过群众互动系统和社区的宣传栏,了解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在收集咱基层老百姓的立法建议,这才有了后续的故事。”秦四海说道。
  基层立法联系点既能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又能让群众在参与立法实践中了解立法意图和精神实质,实现立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目的。截至目前,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完成海洋环境保护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等22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询,上报立法建议692条,有22条建议在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中被采纳。“接下来,我还会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法律草案意见征集,充分发挥咱老百姓参与立法的主动性,为国家建言献策。”秦四海说。
  “近两年,立法工作正悄然走进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通了群众参与立法的‘最后一公里’,让新时代的立法‘架天线、接地气’。”赵中宇说。
  下一步,新区将努力把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成开门立法的“前哨站”和民主立法的“直通车”,进一步拓展基层立法联系工作的内涵和形式,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区实践。
住建部领导在新区调研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5月24日讯 今天上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一行在新区调研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有关工作。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区长王清源陪同调研。
  在青岛开发区王台老工业区,秦海翔详细了解了新区聚焦土地高效利用,打造“芯屏”产业新城有关情况,对新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和关切,谋划推进城市更新建设攻坚项目。聚焦空间再造,聚力土地征迁、集约利用;聚焦产业重塑,聚力龙头带动、链群集聚;聚焦活力提升,聚力功能导入、产城融合。新区全力推动青岛开发区王台老工业区从传统产业小镇向现代“芯屏”产业新城加速蝶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木耳书记”玩起直播带货   大村镇院前网格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种植的黑木耳品质优良,但是常年固定的销售模式限制了产业发展。院前网格党支部书记王本顺积极学习直播带货经验,为当地农产品打开了线上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增收。图为王本顺(左一)与主播们在田间地头直播带货。
两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 在新区拍摄的四部大片获奖   □记者 龚鹏 报道
  本报讯 5月23日,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举行颁奖典礼,揭晓了两届获奖名单。在青岛影视基地拍摄的四部影片——《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守岛人》《送你一朵小红花》榜上有名。
  中国电影华表奖是中国电影政府奖,由国家电影局主办并组织评选及颁奖。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分别设立优秀故事片、优秀农村题材影片、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优秀少儿题材影片、优秀青年电影创作、优秀男演员、优秀女演员、优秀编剧、优秀导演、优秀电影音乐、优秀电影摄影等奖项,对中国电影创作进行总结与嘉奖。
  在青岛影视基地拍摄的四部获奖影片中,开启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的《流浪地球》获第十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第十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龚格尔、严东旭、郭帆、叶俊策、杨治学、吴荑、叶濡畅、沈晶晶);摄影师韩淇名凭借电影《刺杀小说家》获第十九届华表奖优秀电影摄影奖;电影《守岛人》《送你一朵小红花》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演员刘烨更是凭借《守岛人》摘得第十九届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
  据悉,《流浪地球》拍摄过程中,在东方影都置景车间加工了1万多件道具,影片中的运载车、地下城、空间站均为剧组实景搭建。《刺杀小说家》国内首次将虚拟拍摄、动作捕捉、实拍、CG等多项技术整合使用,不仅挑战最尖端的拍摄技术,更是实现了一套标准化工业流程,突破了中国视效“天花板”。
放大“新区制造+新区服务”耦合效应,加快业态模式创新,着力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新区“两业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陈蔚
  本报通讯员 徐宗

  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根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有助于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以重点产业领域为主阵地,加快业态模式创新,释放融合发展潜力,放大“新区制造+新区服务”耦合效应。2022年8月获批青岛市“两业融合”试点、同年11月获批山东省“两业融合”试点,新区的“两业融合”之路正越走越宽。
  “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创新发展、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区发改局服务业促进科负责人赵博超说。
  自“两业融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新区先后制定并出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激励办法》,区发改局依托现有的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负责“两业融合”发展相关工作,结合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发展环境及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相关工作。目前正在起草《青岛西海岸新区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新区“两业融合”加强政策支持。
  自2020年以来,新区着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服务环节延伸、服务业企业向制造领域拓展,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平台型企业等各类融合主体,重点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拓展服务衍生制造等,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强化资源要素、技术和市场有效整合,释放融合发展潜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内企业和平台协同发展,形成融合创新生态圈,实现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新区有山东科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家企业获评青岛市首批“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入选山东省第二批“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形成了以行业领军企业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融合型企业集群。
  另外,新区还储备了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电视制造行业的全产业链制造服务创新项目”、伊克斯达(青岛)控股有限公司“废旧轮胎连续化智能化裂解装备项目”等两业融合试点项目。
  下一步,区发改局将持续深入探索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固“底板”,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锻造“长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业提质增效,为青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贡献新区力量。
区青年民营企业家主题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 杨超逯鹰出席   □记者 龚鹏 报道
  本报5月24日讯 今天上午,区青年民营企业家主题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杨超,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逯鹰出席。
  会议听取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计划汇报,各青年民营企业家围绕企业诉求、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好青年工作委员会桥梁纽带作用,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为主线,聚焦“活”、注重“效”,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展现新作为。要以企业家的诉求为导向开展好工作,进一步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着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的良好氛围,建立有利于青年企业家参与创新决策、凝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的新机制,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要最大限度释放青年企业家的创新创业创造意愿和干劲,团结好、服务好企业家队伍,凝聚引导企业家为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区人社局组织企业赴淄博引才,并签署人才联合培养协议 送上千余岗位,争揽技能人才   □记者 张静
  通讯员 包永静 管延梅 报道
  本报讯 为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切实帮助新区企业缓解产业技能人才需求,5月23日,2023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职院校行(淄博站)政校企合作座谈会在淄博召开。
  本次活动以“技能兴企 工匠强基”为主题,围绕新区重点产业链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企业和高校毕业生面对面交流互动,促进高校人才来新区就业,加快引进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座谈会前,西海岸新区人社局组织了青岛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区重点项目人才保障联盟等9家企业、机构参加了淄博职业学院招聘会,提供了1000余个工作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00余人。招聘会现场,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为高校毕业生面对面解读新区人社政策,发放就业政策明白纸等2000余份,提升了当地高校毕业生对新区人社政策的知晓度,进一步加深其对新区产业引才环境的认识。
  座谈会上,西海岸新区与淄博职业学院签署了政校合作框架协议和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座谈会的圆满召开,为新区与淄博职业学院建立了双方人才输转交流常态化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了新区重点企业用工需求。
  今年以来,区人社局以“创新突破年”为抓手,组织新区1600余家次重点企业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齐鲁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开展“起航西海岸”“招才引智名校行”等系列校园招聘会39场,达成就业意向1.8万余人,促进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外地高校大学生来区和新区籍大学生回区就业创业。
  下一步,区人社局将严格按照“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部署要求,围绕新区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服务模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组织新区更多的优质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赴省内外地区高校、中职院校开展推介交流活动,引进集聚更多青年人才投身新区建设,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区政协三届五次常委会议召开 逯鹰出席并讲话   □记者 龚鹏 报道
  本报讯 5月23日,区政协三届五次常委会议召开。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逯鹰出席并讲话。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审议通过《委员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提案清单化管理工作办法》以及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逯鹰指出,要加强学习、崇尚学习,以读书学习坚定政治方向,以平台打造引领学习风尚,以学习成果推动履职实践,全面打造“书香政协”。要坚持调研为先、清单推进,持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强化平时提案工作,全面提升提案工作成效。要注重创新、优化作风,在推动工作创新突破上下功夫,在强化作风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者、建言者、监督者、宣传者,全面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浓厚氛围。
新区五家企业上榜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   □记者 龚鹏
  通讯员 王燕杰 报道
  本报讯 近日,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在浙江德清联合发布“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青岛亿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新区企业榜上有名。
  据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是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的公益性活动,已经持续10年,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品牌价值评价机制、积蓄中国品牌正能量、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硬举措”打造最优“软环境”   □本报记者 陈蔚

  政务服务水平的优劣,关乎营商环境,关乎民生福祉。“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始终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服务能力,推出一系列服务升级举措,不断提高新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党建引领<<
  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政务服务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联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原则,抓好领域内党建提质增效,发挥党建聚力赋能作用,推动党组织活动与政务服务工作同步开展,党建与群建同步推进,把党的建设深度浸润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全过程,助力企业破瓶颈、谋发展,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5月11日,青岛市首个政务服务党建联盟——西海岸新区政务服务党建联盟在区政务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据了解,新区政务服务党建联盟首批共有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司法局、区人社局等部门以及高校、社区、企业、协会等18家单位党组织,研究建立阵地、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清单77项,明确可轮流牵头组织的活动清单42项,对33项需求清单实行主动认领。联盟建立起涵盖行政审批、医保、社保等18个领域、1000多名专业工作人员的人才资源和“党建客厅”“青年驿站”等18个活动阵地、100余个服务窗口的阵地服务资源。
  5月19日,新区政务服务党建联盟组织开展“政务开放日”专题活动,瞄准政务服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依托,将具有政务服务职能的部门和与政务服务工作联系密切的党组织联合起来,探索构建政务服务“大党建”“大服务”“大融合”工作格局,持续提升新区政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以民为本<<
  政务服务擦亮新名片
  以民为本,服务为先。今年以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全省率先对信用良好企业减免投标担保,进一步推行减免企业投标担保政策;在全市设立首个“企业简易注销专窗”,全面优化业务流程,破解企业简易注销时多跑腿、耗时长等问题,提升办事效率50%以上;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个转企”服务窗口,对有转型升级需求的个体工商户提供企业登记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和“一对一”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从办事群众和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切实做好基层政务服务工作。
  全面推动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是新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健全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新区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新区基层服务便民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印发《新区推进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实施方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政成员分组带队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全区23个镇街,开展为期10天的便民服务中心集中督导检查工作,进一步压实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的管理主体责任,加快便民服务中心软硬件建设进度,助力便民服务前进“一大步”。

  >>创新突破<<
  智慧政务开启新征程
  作为青岛市唯一一个承接山东省政务服务的专题攻关项目,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自主研发的“政务直办间”是全省首个能够实现政务服务远程视频办理的新型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政务直办间”,申办人只需扫码进入,即可连线后台人员,享受远程视频指导、材料在线修改等服务,实现业务视频审批、在线办结,有效降低了企业群众办事成本。目前,“政务直办间”已布设161台,基本覆盖全区各大功能区及镇街,可视频办理事项237个、自助办理事项485个。运行以来,已服务企业、群众5000余人次。
  同时,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分散在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部门的12个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实现项目一窗办理,切实解决项目方多头办理、费时费力等问题,使审批流程优化90%、效率提升70%,并借助“项目审批5G直通车”,深入各重点项目一线问需求、解难题,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提速增效。
  在“项目审批5G直通车”“政务直办间”“12事合一”等创新基础上,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还实行为重点项目建设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建立行政审批“金牌服务”团队等措施,持续打造高标准营商环境。
  “作风能力建设永远在路上,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伟志表示。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打造集成化、场景化、互动化的“自贸智税”服务体系 “税智慧”增强企业获得感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孙艳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将我们纳入税收‘优享单’,以系列个性化跟踪服务帮助我们及时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有效盘活了资金,实现了创新发展。”近日,青岛城市大脑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苗馨丹高兴地说,由该公司申报的《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智慧园区》项目在不久前获评“2022年优秀智慧园区”案例,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案例。
  今年以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创新智税新技术,积极构建“税收优享”服务新模式,打造集成化、场景化、互动化的“自贸智税”服务体系,以“税智慧”服务企业发展。先后推出“智能云办税”、自然股权变更一网即办、出口退税核实可视、留抵退税“轻松退”、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退税新模式等22项智税服务举措,实现纳税人进厅办业务等待时长缩短81%、咨询答复效率提高近30%、自然人股权变更3个工作日即可办结、出口退税最快8小时速达。
  为更好服务企业,进一步打通线下办税最后一公里,今年3月份,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在中德生态园建设了“自贸智税微厅”,以“非接触式”办税为主、线上线下集成融合的“袖珍”办税服务厅全方位提供“一体化、集成化”智慧办税体验,可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信息补录、纳税申报、涉税咨询辅导等常见业务办理,企业法人和办税人员足不出园就可进行各类涉税费事项办理,有效解决中德生态园纳税人办税距离远、办税成本高的现实问题。
  个性化的跟踪服务,不仅能帮助企业及时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也确保了企业税费优惠能够精准落实。“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的精准辅导下,2022年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20多万元,2022年以来累计享受留抵退税75.3万元。”苗馨丹说。
  “今年,我们将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推出自贸智税3.0版,包括涉税诉求‘极速应’、政策辅导‘精准推’、管家服务‘全力帮’、涉税业务‘智能办’4个服务项目以及成立非接触式办税运营室、打造自贸智税微厅、推动税收‘优享单’跨部门互信互认、打通特殊涉税业务通道等10项服务措施,切实让企业享受到税费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的双重获得感。”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春杰介绍。
  据悉,截至目前,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已累计为项目入驻企业完成线上政策咨询和业务辅导280户次、提供税收优惠业务办理指导55户次,对7家企业发出日常风险提醒19户次,为青岛自贸片区智慧园区建设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服务,营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
  下一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将持续聚焦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与中德生态园在数据共享、信用共治、企业服务、党建共建等方面的合作,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共同推动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
“木耳书记”玩起直播带货 喊哑了自己嗓子 鼓起了村民腰包   □文/本报记者 梁玉鹏 图/本报记者 李留洋

  “我是大村镇院前网格党支部书记王本顺,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直播间,辛苦大家点一下关注,点点赞……”5月21日,院前网格黑木耳种植场内两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摆放着各种木耳产品,一个立式手机支架和一部手机组成了王本顺的网络直播间。虽然没有专业的直播设备,但是直播当天,王本顺的直播间涌入1000余人,销售情况异常火爆,仅一个小时,单场销售额就超过3000元。“虽然咱们跟大主播带货没法比,但今天3000元的销售额是我们的新突破。”由线下转战线上,一路摸索前行,王本顺通过网上直播带货,拓宽了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产业发展。

  优质黑木耳 销售遇难题

  大村黑木耳种植在吉利河水库周边和白马河两岸,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蕴藏量相对较丰富,沿河两岸潜流较强,为黑木耳等食用菌的种植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而院前网格则是大村镇优质黑木耳的主要产地之一。
  “我们村有多年的黑木耳种植传统,因为注重产品品质,我们的黑木耳从菌种选择到后期管理培养都特别用心,产品品质经得起消费者的考验,回头客很多。”王本顺告诉记者,自2018年担任院前网格党支部书记以来,面对黑木耳在传统线下市场销路不畅的情况,王本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我们的黑木耳品质非常好,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常年固定的销售模式非常受局限,一旦市场饱和,我们的产品就会出现滞销。”
  如何突破销售渠道界限,打开新的销售局面,成为王本顺放不下的心头事。“我平时看手机短视频,发现网络直播带货异常火爆,入门门槛也比较低,为什么不把我们的木耳产品放到网络平台售卖呢?”说干就干,王本顺立即注册了直播账号,将直播间取名为“青岛木耳书记”,开始了直播带货之路。

  直播路坎坷 雨后见彩虹

  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初次尝鲜直播带货的王本顺张不开嘴,直播间内经常冷场,观众更是寥寥无几。“这些都不是主要的问题,面对镜头结巴可以多练习,但是在将我们的产品挂到网上售卖时,系统告知我没有售卖权限,这让我的心凉了一大截。”王本顺说,自己对于直播带货一窍不通,对于产品上架需要哪些资质更是摸不着头脑,初次试水带货草草收场。
  “谁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成为网络大主播,不懂咱们可以学嘛。”王本顺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并没有因为初次直播的窘况而放弃,反而激起了求知的欲望。为了学习直播带货技巧,王本顺开始全国各地跑,只要看到三农领域相关的带货主播,总是找机会登门拜访,学习带货经验。
  后来,在烟台一家网络直播运营机构的帮助下,王本顺的直播带货走上了正轨。“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我们找到本地一家大企业,依托他们的资质,成功将我们的产品挂上了平台售卖的小黄车,实现了走向全国的第一步。”王本顺介绍,多年在外学习,让他结识了很多全国各地三农领域的直播达人,就在前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余位村支书带货达人齐聚院前网格,免费为黑木耳直播带货。“这是我加入的一个助农联盟搞的活动,联盟内的成员互帮互助,只要大家的产品需要销售,联盟内的其他成员就会一呼百应,为产品免费带货。”王本顺说道。
  在抖音直播间,王本顺每天准时出现在镜头前,熟练地向大家介绍特色农产品黑木耳。直播间开播以来,每日直播销售额平均2000余元,帮助30多户农户销售特色农产品,带动周边快递物流、农产品包装等行业快速发展。

  带货尝甜头 拓宽致富路

  “这是我们自己家种的玉米磨成的面粉,绝对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样子,收到货就是什么样子,今天下单木耳的顾客,我们免费送您一份玉米面尝尝。”在最近的直播中,王本顺的直播间里除了黑木耳之外,多了玉米面作为赠品售卖。“这是我的一个新尝试,除了为黑木耳赚人气之外,也是为玉米面等其他农特产品做推广。”王本顺告诉记者,村里除了黑木耳之外,玉米、地瓜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初尝直播带货的甜头后,王本顺想将产品类别扩大,将本地更多优质农特产品推向全国。
  王本顺介绍,村集体有十几亩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初步打算种上玉米和地瓜,全程绿色种植,收获的产品继续在网络直播平台售卖,打造特色品牌。“下一步,我们还打算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更多本地优质产品聚拢,通过直播带货打开销路,不仅能为村民增收,也能为村集体增收提供更多途径。”王本顺说道。
  党支部书记的嗓子喊哑了,但村民的腰包却鼓了。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广大消费者对院前网格农产品的知晓率、认可度,让特色农产品实现精准销售,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双增收,点燃了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长江路街道名嘉汇小区探索垃圾分类可持续实施路径 “一领三动”,越分越美   □文/图 本报记者 张静

  2017年1月,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实行“三分类”;2019年6月,“三分类”转变为“四分类”,引入首台箱体式投放点;2020年5月,规范垃圾投放点成组设置,桶点升级为1.0版本;2021年3月,施行撤桶并点,桶点升级为2.0版本;2022年9月,安装智能化垃圾分类收集点,桶点升级至3.0版本……近年来,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名嘉汇小区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可持续实施路径,形成党建引领、物业行动、榜样带动、科技推动“一领三动”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道路。

  精细分类
  低值塑料有偿回收,收益反哺居民

  “生活中的一次性塑料杯、餐盒等并不是垃圾,完全可以回收再利用。因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被循环利用,回收成本高且经济附加值低,所以被称为‘低值塑料’。”名嘉汇小区督导主管范咏瑾介绍说,当他们得知有企业急需这种废弃塑料作为生产原材料后,他们专门安装了低值塑料回收箱,开展精准回收。
  “现在小区每天大约能回收30公斤塑料,企业以每公斤8毛钱进行回收,每月就能卖700多元。”范咏瑾说,这些收益会用于设施升级改造、发放分类塑料袋等,反哺小区居民。
  “经过与高校的合作研发,废旧塑料袋、外卖餐盒等废塑料在我们这里可以‘变废为宝’。”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再生资源事业部负责人张秋艳告诉记者,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可将低值、混合、受污染的塑料废弃物裂解转化为油类或者化学品类,有助于提高废塑料循环利用率,避免塑料焚烧处置产生的大量碳排放。
  塑料废弃物回收及再生利用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新区每年可回收低值塑料约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万吨,形成3500万元以上碳资产。

  易物集市
  共建共享绿色社区,推动循环发展

  “走,一起摆摊去!”如今,这句话已成为小区居民周末见面的问候语。
  原来,每周日上午,小区南门小广场都会开设“易物集市”,居民们将闲置的玩具、图书等物品与有需要的邻里进行互换,实现闲置资源再利用。“在推进绿色社区创建中,我们开展了易物集市活动,提高闲置物品循环利用效率,助力居民养成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瑞源名嘉汇项目经理助理胡占东介绍说。
  “这种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物品的喜悦,还能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收获友谊。”小区居民薛丽珂经常带孩子参加易物集市,“平日里难得见面的邻里坐在一起,‘换’着自己家里多余的物品,很有意思,也很有人情味。”
  “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汇总闲置交换物品的数量、流通价值等信息,并及时进行公示。”胡占东告诉记者,通过展示垃圾源头减量的工作成效,进一步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源头减量。
  值得一提的是,小区还创新建立了爱邻里时间银行,居民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获得相应时间积分,用来兑换医养健康服务。同时,小区也在探索积分与物业费优惠挂钩,“新区部分镇街还把垃圾分类纳入德育银行,下一步,我们小区也将学习借鉴。”胡占东说。

  “一领三动”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分类提质增效

  去年年底,小区里的24小时垃圾投放点成了新晋“网红地”,只因这里“上岗”了一台会说话的机器人“小睿”。“小睿”不仅会随时更新垃圾分类知识,提醒居民分类投放,还可识别垃圾落地和违规投放。
  “孩子们经常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比赛,让机器人‘小睿’当‘裁判’,期间还监督居民进行分类。”范咏瑾告诉记者,“孩子们边玩边学,不仅对垃圾分类产生了兴趣,还可以带动家庭参与分类。”
  “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可以总结为‘一领三动’,即党建引领、物业行动、榜样带动、科技推动。”区城管局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姜爱玲告诉记者,“小睿”就是科技推动的代表。
  据姜爱玲介绍,小区按照每名党员包6户居民的标准划分党员服务网格,由网格党支部牵头抓总,让小区里有人管事、有地议事、有约理事、有钱办事,实现小区共治共享;物业作为垃圾分类的主力军,不仅建立红心管家包楼座、清扫保洁、分类指导员三支队伍,还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制度。另外,小区还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开展站桶指导、敲门入户等活动,带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这‘三动’就像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小区居民从最开始的不愿分、不会分逐步做到了主动分、分得好。”姜爱玲总结道。
真情巴士26路“一家人”敬老志愿团队帮扶空巢老人12年未间断 十二载陪伴,“一家人”真暖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薛颖

  5月20日,西海岸新区福莱社区隋仁富和隋仁山两位老人家中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原来,当天是隋仁山的84岁寿诞,真情巴士26路驾驶员们前来为他祝寿。而这也是他们一起庆祝的第十二个生日。

  >>一面之缘<<
  牵出12载帮扶情
  2011年,真情巴士26路驾驶员张光山在运营途中留意到,龙泉王家集和红石崖集附近站点经常有两位老人手牵手乘车,其中一位眼睛看不到,另一位耳朵听不到。
  张光山与同事们说起这一情况后,大家便开始商量如何帮助他们。“隋大爷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哥哥失明,弟弟聋哑。虽然他们享受低保保障,但生活中仍有诸多不便,谁看到都忍不住心疼。”张光山表示。于是,26路驾驶员们成立了“一家人”敬老志愿团队,决定长期帮扶两位老人。
  “隋大爷哥俩年纪大了,也不太会做饭,吃饭总是胡乱凑合。我们下班后有空就去陪陪他们,给他俩做饭,干些家务活。”作为团队带头人的张光山告诉记者,初识隋大爷两兄弟时,他们还住在红石崖街道南茔村的老房子里,2015年南茔村旧村改造工程启动后,26路驾驶员们帮助老人搬家、租房子,将他们妥善安置。“当时,回迁的楼房还是我陪他们去抓的阄呢!”张光山笑着告诉记者。
  在帮助老人顺利搬家入住后,志愿者们还细心地在他们家门口的楼梯扶手处用绳子做好记号,“这样两位大爷摸到绳子,就能很方便地找到自己的家了。”张光山说。

  >>爱心接力<<
  传承敬老爱老美德
  与老人一同度过传统节日、庆祝生日,为老人整理菜园,带老人出门观光游玩……多年的悉心陪伴,让两位老人脸上多了笑容。2022年,隋大爷两兄弟获评全市“十大快乐老人”。
  12年光阴流转,26路更新换代了一批又一批驾驶员,所有驾驶员都知晓“一家人”敬老团队与隋大爷两兄弟的故事,并主动加入到帮扶队伍中,将敬老爱老美德传承了下来。
  敬老志愿团队的善举也赢得了26路驾驶员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每次我去看望老人,媳妇都会包一些饺子、包子让我带上;孩子也每次都要跟着去,最近还说想跟隋大爷学拉二胡呢!”志愿团队成员韩王刚说道。
  其他线路的同事了解到26路驾驶员的敬老行动后,也纷纷参与到帮扶活动中。家里种植大棚的同事会让张光山等人捎带新鲜果蔬给老人,过年时还会送福字对联、为老人买鞋子……在大家的关爱下,两位大爷家中经常传出欢笑声,年近九旬的他们身体依然康健硬朗。
  据悉,对隋大爷两兄弟的帮扶只是“一家人”敬老志愿团队敬老爱老的一个缩影。12年来,该团队成员先后帮扶了5位空巢老人。

  >>真情服务<<
  用心守护平安出行
  对于26路驾驶员们而言,“一家人”的概念不仅体现在敬老领域,也体现在车厢服务领域。“26路车运行线路跨越城区和村庄,途经龙泉王家集、红石崖集、薛家岛集等多个传统大集,沿线乘车人员较多,从村里坐公交去市区卖菜的老人也多,我们为此特别开设了一班早上5点拉菜农的专线,希望能给老人们多一点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张光山对记者说道。
  拾金不昧、救助伤病乘客、护送走失老人回家、背扶老年乘客上下车……26路驾驶员们的温暖举动在公交车厢内频频上演。每逢大集,他们还会到公交站点附近开展帮助老人提重物、搀扶老人乘车等志愿服务。
  在线路56名驾驶员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真情巴士26路线获评“青岛市敬老文明号”,2022年获评“山东省最美敬老爱老公交线路”。
青岛红狮主场力克湖北青年星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5月24日讯 今天,中乙联赛第四轮,青岛红狮在青岛西海岸大学城体育场迎战湖北青年星。凭借龚正、陶源的进球,青岛红狮最终以2比0的比分赢得了本场比赛。
  比赛一开场,青岛红狮发挥主场优势,展开猛烈进攻。第21分钟,龚正接陈龙助攻,洞穿对手大门,率先取得领先;第32分钟,王建文助攻陶源再下一城,将比分扩大为2比0。下半场易边再战,双方互有攻守,但均未取得进球,2比0的比分保持到终场。
  据了解,四轮比赛过后,青岛红狮取得3胜1负的优异成绩,在中乙北方赛区积分榜名列前茅。此外,在5月19日举行的中国足协杯第一轮比赛中,黄旭恒点射制胜,青岛红狮1比0胜山西龙城人,晋级中国足协杯第二轮。
  下一场比赛,青岛红狮将在6月6日下午4:00,继续坐镇青岛西海岸大学城体育场,迎战北京理工。
青岛西海岸女足迎来首秀“开门红”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5月24日讯 今天,2023全国女子足球乙级联赛第二轮比赛在福建漳州进行。
  首轮轮空的青岛西海岸女足迎来赛季首秀,对阵福建南安泉工女足。第11分钟,青岛西海岸女足队员姚安怡发出高质量定位球,对方守门员扑救脱手,史秀瑶跟进补射得分。落后的福建南安泉工女足加强攻势,青岛西海岸女足众志成城,多次化解对方攻势,全队齐心协力将比分保持到终场,取得队史首场正式比赛的胜利。
  下一场比赛,青岛西海岸女足将在5月26日下午3:30对阵呼市蒙校女足。
黄大路大中修项目有了临时党支部 “红色动力”助推项目加速跑   □记者 董梅雪
  通讯员 李国华 报道
  本报讯 支部建在项目里,党旗飘在工地上。近日,西海岸养护大中修工程项目临时党支部揭牌仪式,在西海岸新区省道黄大路S215线大夼至宝山段大中修工程项目经理部举行。
  黄大路大中修工程于今年3月开工,全长15.222公里,预计10月底前完工。为发挥各方优势,凝聚项目合力,经中共青岛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委员会批复,成立西海岸养护大中修工程项目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由建设单位、业主代表、施工和监理单位等16名党员组成,凝聚起党建引领、协调各方、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据悉,临时党支部将加强项目统筹调度,弘扬实干精神,推动项目攻坚提质增效,并立足党建与项目建设,开展揭榜挂帅、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创优争先、劳动竞赛等活动,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揭牌仪式上,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并开展了临时党支部第一次理论学习,就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推进项目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破解工程难题等方面当先锋作表率,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会议还对下一步施工安全、交通保畅、服务群众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临时党支部委员、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段新龙表示,近年来,新区公路部门通过深化推行“党建+项目”模式,强化党建引领服务保障作用,推动了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同频共振、互促共赢,也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交通项目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截至目前,黄大路大中修工程正按预定工期顺利推进。其中,老路铣刨和中分带铣刨分别完成14.4公里、11.4公里,路侧纵向渗水盲沟完成11.3公里,下基层和上基层摊铺分别完成1.4公里、6.3公里,路缘石安装完成2.7公里,沥青下面层完成6.3公里。
  临时党支部委员、施工单位中建八局项目经理部负责人王凯说:“下一步,全体施工人员将发扬先锋精神,积极履职尽责,打造精品工程,展现国企担当,让党旗在施工一线高高飘扬,为新区人民出行平安作出贡献!”
青岛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在新区举行   □记者 谭宁 报道
  本报5月24日讯 今年5月23日是第10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为贯彻“到人民中去”的服务理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助力艺术城市建设,今天上午,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戏剧家协会主办,西海岸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隐珠街道办事处等协办,西海岸新区戏剧家协会承办的青岛市2023年5·23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暨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民间戏剧展演在隐珠街道烟台东百姓大舞台举行。
  据了解,本次活动的参演人员均为区戏剧家协会的优秀会员。活动中,茂腔现代戏《三香》围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主题,以青岛琅琊台集团琅琊台酒新产品为题材,弘扬尊老敬老、团结互助、勤奋奉献的传统美德,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用心播撒家庭教育“种子” 胶南街道坚持需求导向,为居民提供精准高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本报记者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夏小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近年来,胶南街道聚焦社区家庭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总目标,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为辖区居民提供精准、务实、高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聚焦“硬抓手”>>筑牢家庭教育根基

  胶南街道以“资源整合,共建共育”为目标,在水城路社区建成1处婚俗改革和家庭教育宣教阵地,设置婚姻家庭辅导站、父母学堂等10余间功能室。同时常态化开展各类活动,用好用活教育阵地,为辖区家庭提供心灵“栖息地”。
  胶南街道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最美家庭、巾帼志愿者、公益组织等作用,组建“育新队伍”,通过定期走访,关心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今年以来,街道通过“社会招募+自愿报名”的形式,新聘用8名家庭教育指导员,充实了家庭教育从业人员队伍,为家庭矛盾纠纷解决、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注入专业力量。
  另外,胶南街道实施“一社区一试点”,以大庄、李家洼子、郑家河岩、小邓陶等网格为首批试点,探索推行“德育乡村”平台,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将家庭教育融入居民公约,将居民公约与道德积分挂钩,实行“一家庭一账号、一社区一后台”,引导居民群众打造好家风、存储好品行。“德育乡村”平台试行以来,已有1400余户居民参与好物兑换,积分累计45000余分。

  打造“靓品牌”>>赋能家庭教育建设

  为培育婚姻服务品牌,胶南街道创新建立一套以“政府倡导、惠及万家、党员带头、居民自治、考核奖惩”为核心的婚礼服务管理机制,开设“婚前辅导、婚中护航、婚后经营”三堂幸福护航课程。同时,建立一支由婚姻顾问、心理专家组成的巾帼专家队伍,从街道妇联、民政、社区和家庭四个维度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风,共同打造“幸福一家 一生一世”全链条婚姻服务品牌。目前,已组织男女青年开展婚前文娱活动30余次,调适化解婚姻矛盾、提供咨询辅导100余次。
  自2020年新区实施“种子计划”以来,胶南街道作为首批试点镇街,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全覆盖,在水城路社区率先高标准打造了“种子计划”专家工作室和个案心理辅导室,以“购买服务+专属服务+志愿服务”为载体,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规范,开展免费家庭矛盾疏导、子女教育辅导等家庭教育400余次。
  同时,胶南街道融合“情感连线+现实案例+理论知识”的形式,开通心理疏导服务热线、开展个例深度解剖、组织家庭教育宣讲等系列活动,引导10余名巾帼志愿者、网格员联合教育专家,为广大家庭量身定制情绪调适、人际关系化解等心理健康方案,为数百名来电群众疏导不良情绪、积极传递正能量。

  营造“好氛围”>>传递家庭教育新风

  胶南街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宣传家庭教育法律法规和科学教育理念,累计出动社会治理宣传车100余次,在街道微信公众号和30个居民微信群推送近百条信息,在30个网格建立“村村通”数字广播每天循环播放,在线下召开社区、网格专题推进会议16次,全方位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根据辖区流动人口多、家庭教育意识弱的情况,街道分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现已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公益课程、教育宣教600余场次,受教育人群5万余人次。
  胶南街道结合三八妇女节、国际家庭日等节日,开展“最美胶南人”“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大力宣传11位道德模范和文明市民、54位“最美胶南人”、17个“最美家庭”故事,并印制最美家庭宣传册5000余份。同时,利用社区闲置走廊,精心打造100平方米“最美家训”文化墙,实现家训小故事、名言警句“上墙”,带动形成和谐向善的社会风气。
  下一步,胶南街道将继续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以“种子计划”为基础,依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社区宣教基地,逐步扩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覆盖范围,坚持需求导向,提供精准服务,助力新区家庭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辛安街道 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情暖伤残退役军人   □记者 丁一
  通讯员 尹建筑 封志华 报道
  本报讯 今年5月21日是第33次全国助残日。日前,辛安街道关爱退役军人协会联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爱心企业青岛金宁塑料模具有限公司,走访慰问辖区部分伤残退役军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在西洞门经合社一级伤残退役军人家里,爱心企业代表送去了一台崭新的轮椅。在西南辛经合社,爱心企业代表和街道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工作人员为伤残退役军人送去了花生油、大米、羽绒被等慰问品。此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还分别给伤残退役军人及其家属进行了健康体检。
隐珠街道 关爱老人送健康 义诊活动暖人心   □记者 梁玉鹏
  通讯员 孙霞 报道
  本报讯 5月7日-9日,隐珠街道小哨头社区联合街道社会治理中心、区人民医院健共体风河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以“关爱老人,传递温暖”为主题的义诊活动。
  据了解,此次义诊活动主要为年满65周岁的居民提供血压、血糖、心电图、B超等检查项目。现场,医务人员为大家认真细致地检查,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体检结束后,社区为前来参加体检的老人们发放了牛奶、饼干等食品。
藏马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让乡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常治长效”让村庄更美更宜居   □本报记者 丁霞

  今年以来,藏马镇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针对重点区域、短板弱项,按照“清底子、建机制、固长效”的思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行动,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方向转变。
  “我们建立了多级联动机制,党政成员包新村、机关干部包网格村、网格员包网格片区、村干部包户到人。” 藏马镇副镇长石磊告诉记者,该镇还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专项考核办法,并建立了定期通报机制,每周通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展、上级反馈和日常督导检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以评促干,确保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同时,藏马镇聚焦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弱电线路整治、私搭乱建等重点任务,严格按照“六乱六清”整治工作要求,构建业务部门、第三方公司、村庄和村民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对乱堆乱放杂物、建筑垃圾、白色垃圾等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规范一处、洁净一处”。
  “我们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村庄宣传栏、明白纸等途径,动员镇村全体居民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清理房前屋后垃圾。”石磊介绍,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也组织9个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农户发放宣传材料,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下一步,藏马镇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系统治理、全面统筹规划,着力构建人居环境整治“常治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全镇人居环境整体水平,着力描绘出乡村振兴“净、绿、亮、美”的底色。
薛家岛街道 社区高校联动 共促融合发展   □记者 丁霞 报道
  本报讯 日前,薛家岛街道南营社区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开展共建交流座谈会,进一步推进社区与高校融合发展,实现“校社联动,共赢发展”目标。
  座谈会上,南营社区负责人介绍了社区的具体情况,校方代表介绍了高校团组织与社区团组织开展联建的相关计划。随后,双方共同讨论了大学生社区实践项目的设想和打算,为推动大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实践、助力基层社区治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滨海街道 萌娃巧手绘长卷 争当分类小达人   □记者 张静 报道
  本报讯 近日,滨海街道华宁路社区在辖区德盛苑幼儿园开展了以“长卷涂鸦绘环保,垃圾分类有‘画’说”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活动中,孩子们拿起蜡笔绘制彩色长卷,在涂鸦的过程中收获垃圾分类知识。
  下一步,华宁路社区将持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垃圾分类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亚留学生—— 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   □本报记者 丁一
  本报通讯员 罗梦妍
  
  5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这一盛会引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亚国家留学生广泛关注,他们纷纷表示,作为中国-中亚关系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今后将继续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中亚关系开启新纪元贡献力量。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罗维:
  做国际能源行业的建设者

  “在我们国家,中国品牌很出名。我家有很多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都来自中国。我的哥哥们也都在中国留学,他们给我讲了许多与中国相关的故事。”中石大2020级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罗维来自哈萨克斯坦,他表示,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对中国产生了向往,他也因此萌生了留学中国的想法。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因看好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前景,罗维便抓住机会,果断选择到中石大留学深造。
  专业课程中,罗维最喜欢的是采油工程课。油藏资源的寻找、油井的钻凿、井下作业的进行……采油工程的每一环节都让他产生了极大兴趣。当看到地下的宝藏转为财富,罗维既激动又震撼。“我想弄明白石油是怎么在地下形成的,我们又是怎样将它们开采出来的。”学习过程中,罗维专注而认真,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课堂上生动的场景还原演示都让他对采油工程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这期间,罗维的中文水平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好。
  目前,罗维已在中国学习生活了三年。他说,留学的经历让他看到了中国的包容和开放,他逐渐了解了中国,也爱上了中国。展望未来,罗维表示自己将留在中国潜心科研,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特长,成为一名研究型人才,为国际能源行业建设贡献力量。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陈友:
  做国际贸易的推动者

  中国同中亚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合作,让石油工程专业成为中亚国家留学生的热门选择。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陈友,目前是中石大石油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在中国学习的这几年,他受到中国全球化视野的浸润,一步步开拓着自己的视野。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创业平台。”陈友了解到,早在西汉时期,中亚商人便通过丝绸之路把香料、茶叶等商品从亚洲带往欧洲。时至21世纪,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铁路横贯中亚地区,他也随之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的终点——欧洲。
  陈友表示,他已经做好了创业准备,将抓住“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深入发展的机遇,实现跨专业、跨领域就业。陈友观察到,随着上合示范区的蓬勃发展,加上学生在华实习及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作为中亚国家留学生的他有着良好的创业支持条件,创业前景十分广阔,他对自己的创业道路充满信心。
  “十年间,我们沿着这条‘希望之路’成长为中国-中亚的友谊使者。”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对此,陈友感触颇深,他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下定决心要为“一带一路”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他表示,未来将结合自己的语言优势以及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资源,鼓励更多同胞到中国学习生活,以国际贸易推动者的身份助力两国共创美好未来。

  塔吉克斯坦留学生华明珠:
  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华明珠目前是中石大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受曾经在孔子学院工作的爷爷的影响,她从儿时便开始接触中国文化。“爷爷从中国回来时,会给我带很多中国的礼物。”剪纸、瓷器、丝绸……桌上堆满的“中国制造”让小明珠眼花缭乱,绘有绚丽图案的旗袍更是深深吸引了她。“那件旗袍上有美丽的牡丹花和一些独特的纹路。”时隔十余年,华明珠仍能清晰记得旗袍的样子。
  2018年,中石大文法学院教师王宇红被派往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在那里,王宇红经常会带领当地学生一起画国画,华明珠便在其中。“王老师第一堂课给我们展示了她画的牡丹,那个图案和爷爷带回的旗袍上的一模一样!”看到熟悉的图案,华明珠激动不已,想要来到中国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
  留学中国后,华明珠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学习国画,闲暇时间她总会铺好宣纸,拿起笔来细细描摹。“画画的过程很治愈,会让我静下心来。”每次看到笔下的丹青变成美丽的图案,华明珠都很有成就感。“时代潮流孕育了中国-中亚这片文明互鉴的沃土,我希望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的芬芳传递到全世界。”华明珠表示,未来她想回到祖国,像爷爷一样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塔吉克斯坦,用所学知识搭建起中国-中亚文化交流的桥梁。
新区公开招聘70名教育人才   □记者 丁一 报道
  本报讯 5月21日,西海岸新区发布公告,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名师、名校长、名园长和名师种子计划人才70人。
  据悉,本次招聘的报名时间为5月21日至31日。名师、名校长、名园长岗位考评方式为面试;名师种子计划人才岗位考评方式为“笔试+面试”,按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分别占40%、60%的比例百分制加权计算应聘人员的总成绩。面试采取说课、片段教学等方式进行。对综合考察特别优秀的名师、名校长、名园长和名师种子计划人才,经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可直接聘用。
山东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揭牌
  □记者 丁一 报道
  本报讯 日前,山东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成立暨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该校通过和政府、企业协同共建的乡村振兴学院正式启航,未来将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山科大智慧和力量。
  据悉,山东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将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干部培训、乡村经济、数字乡村等方面,发掘学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学科专业资源,推进智库建设。该乡村振兴学院采用“政校共建”“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由山科大和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共建,将与青岛康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
珠江路小学教育集团北庄校区智慧课堂使用率达到100% “智”教“慧”学,赋能未来   □本报记者 丁一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精准教学项目的先行者,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教育集团北庄校区持续强化智慧课堂的推广和应用,让其成为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成为促进学校教学变革、引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重要帮手。
  据悉,在区教体局和畅言智慧课堂的联合推进下,北庄校区在智慧教育发展中积极搭建更贴合学生、学情、学科的多元发展架构,以实现智慧教育效能的最大化。
  学校在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后,通过平台分析获得精准学情,并以此作为制定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同时,学校会对学科进行精细化解构,将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阶梯层级细分,设立对应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帮助教师制定可靠有效的教学方案。
  “在精准教学模式下,有了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全过程跟踪和数据采集,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成效评价变得更加精准有效,教师也能通过实时数据动态,更清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北庄校区教导处主任刘楠告诉记者,目前,北庄校区全员都投入到智慧教育实践中,智慧课堂使用率达到100%。
开立阅读存折 开启书香之旅   □记者 丁一 报道
  本报讯  日前,青岛开发区实验小学举行阅读存折启存仪式。仪式上,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在专属阅读存折上写上“账号”“户名”,开启了书香之旅。
  据悉,为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开发区实验小学开设了“阅读银行”,每位同学都可以开通“阅读银行账户”,获得专属阅读存折,积累自己的“阅读财富”。对于存折上的书目,学生按要求全部阅读完并达到相应等级后,可获得学校颁发的“明星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