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

04版:关注

05版:城事

06版:文体

07版:教育

08版:公益广告

“海上长城”现雏形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防波堤工程已完成60%,预计2025年5月竣工

青岛西海岸报      2023年10月19日     

2023年10月19日 02版:要闻


  从空中俯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防波堤工程施工现场。

  运石车将碎石运至抛石船。□记者 董梅雪 摄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海风徐来,浪花奔腾。站在琅琊镇胡家山村琅琊台湾畔远眺,几艘抛石船正在海上施工作业,工人们在岸上紧张忙碌着……10月17日,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防波堤工程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2022年5月31日,由董家口发展集团投资13.7亿元建设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防波堤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如今,工期已过16个月,这条长度共计2601米的防波堤已初现雏形,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条“海上长城”横卧在琅琊台湾,蔚为壮观。
  日抛碎石六千方,项目建设马力足
  2022年5月,位于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胡家山作业区的防波堤工程开始动工,要在琅琊台湾的“两个张开的手臂指尖处”,向海新建1343米的东防波堤和1258米的西防波堤,让这两条防波堤如同双手形成环抱,构建一个新渔港。防波堤能够防御波浪入侵,保持港内水域平稳,为大型远洋捕捞渔船提供平稳、安全的靠港停泊及作业条件。该项目属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董家口经济区冷链物流基地基础设施配套一期工程,其建成投用是码头开工及冷链物流基地投产运营的重要前提。
  10月17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东防波堤和西防波堤正同时推进建设,抛石船、打夯船、整平船等10余台大型船机设备穿梭在海上,数十名工人也在现场忙碌着。
  “每天有20辆运石车来回运碎石约300车次,进行大规模防波堤抛石作业,平均每天抛石约6000立方米填入海中。”董发集团冷链物流基地防波堤工程项目经理崔坤林说。
  整体进度已过半,“海上长城”现雏形
  自防波堤项目建设以来,董家口发展集团成立作战专班,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为保障施工进度,沉箱预制工作与东、西防波堤堤身回填同步进行。按照设计,防波堤工程共需要安装83个沉箱,目前已经安装完成55个。”崔坤林说。
  前不久,项目施工团队紧抓合龙关键工序,凌晨趁潮进行沉箱起浮调试,加班加点开展沉箱回填方量计算,克服施工水域狭窄等难点,前后经过3个半小时的施工及2个多小时的冒雨作业,东防波堤接岸段堤头与项目首个沉箱终于顺利合龙;“双节”期间,团队攻坚克难,高标准、严要求、短时间内连续完成C型最后2个沉箱的出运安装工作,并创新采用“一坞两箱”施工工艺,紧锣密鼓进行D型沉箱出运。
  “D型沉箱的成功出坞,标志着项目东防波堤所需21个B型沉箱、19个C型沉箱全部安装完成,顺利达成东防波堤直立段港池侧40个沉箱安装节点目标,全面转入外海段D型沉箱施工阶段。”崔坤林说。
  据介绍,防波堤工程建设周期3年,截至目前,整个项目已完成总体进度的60%,计划2025年5月竣工。
  加快港产城融合 实现蓝色新跨越
  胡家山作业区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原远景预留港区。防波堤项目是西海岸新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和营运的重要依托,属青岛市重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涉海重大项目。
  结合青岛产业布局调整和临港产业发展需求,市政府明确提出利用该区域发展冷链物流运输、建设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新区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发展冷链等临港产业,做优营商环境,拓宽港产城融合新空间,推动大型装卸港、生产型园区、乡镇型住区分别向综合贸易港、战略性产区、都市型家园升级。该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董家口港区基础设施配套,满足港区内3万吨级远洋加工船以及4万吨级杂货船的进港要求,为胡家山作业区内的码头施工及未来的船舶停靠和装卸生产提供良好的掩护条件,助力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功能设施齐备、空间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畅达的新型海洋产业区。
  “下一步,董家口发展集团将聚焦全面经略海洋,以更大力度统筹陆海联动发展,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更优服务加快落地实施涉海项目,进一步提升海洋产业集聚度,加速释放海洋产业产能,加快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支撑新区及青岛发展海洋经济、实现蓝色跨越,助力青岛市阔步迈向‘活力海洋之都’。”董家口发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丁彦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