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场镇率先开展居住融合试点,积极探索宅基地综合利用新模式
“共富新房”圆了村民宜居梦
青岛西海岸报
2024年02月29日

居住融合区已交房的二层住宅
□本报记者 徐丽
一株金桂树、一棵石榴树,被精心栽到一排红白相间的“小洋楼”前,宽阔笔直、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串联房前屋后。“这就是我们的‘共富新房’,这两棵树可是我的宝贝,搬到哪里也不能落下。”近日,在大场镇汇水湾村,74岁的村民丁新文在新房前喜滋滋地说道。
丁新文不久前刚刚领取了自己的新房钥匙。“到里面看看,我这装修标准要样样向城里看齐。”丁新文边说边带着记者参观新房。
新房的装修基本竣工,楼上楼下四间卧室,墙面刷得雪白,阳台宽敞明亮,水电气暖都不缺。“以后孩子们过年回家再也不愁没地方住了,一人一间随便挑。”丁新文兴奋地说。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等问题也逐渐出现,大场镇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对此,2022年底,大场镇率先开展居住融合试点工作,由镇统筹、村领办,创建了共富乡舍专业合作社,实施“集中改造一批、有偿退出一批、盘活开发一批”等方式,多元激活农村宅基地资源,探索宅基地综合利用新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具备宅基地审批条件或易址翻建条件的村民,可以按成本价由合作社统一规划建设新房,这种新房被村民称为“共富新房”。
“此外,我们创新推出了‘积分管理模式’,主要根据家庭人口结构、遵纪守法、居住年限等指标实行积分排名,像丁新文这样家里人口多、孩子们在村里也都没有房子的,就可以优先建新房。”三河埠村党委书记、共富乡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纪花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办法很好地解决了各村建设用地少、闲置土地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截至目前,共富乡舍专业合作社已接纳社员259户,并在汇水湾村、三河埠村打造了占地45亩的居住融合示范区,所有房屋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并对标城市社区配套标准,打造新型社区典范,其中已有9处二层住宅完成建设,4处四层住宅完成主体建设,4处三层住宅已开工。
“我们村的丁新文就要搬进新房了,可把我羡慕坏了。”获批新建四层住宅的汇水湾村村民徐世先说,“我的新房子也快盖好了,隔三差五就来瞅一眼,用料真是扎实,我特别满意。”
从一纸蓝图到分批交付,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随着一栋栋小楼拔地而起,规划图景变成美丽的风景,老百姓最温暖的“安居梦”正在实现。
“下一步,我们还将利用释放出的宅基地资源,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引进乡村民宿、共富工坊等项目,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进一步促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大场镇副镇长毕玉慧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