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绘“丰”景
六汪镇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为新一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青岛西海岸报
2024年03月25日

马铃薯一体化播种机正在田间播种。□韩加君 摄
□本报记者 叶晓东
本报通讯员 唐瑞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六汪镇抢抓农时,开展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为新一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一幅人勤春来早的春耕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科学管理<<
田间地头送农技
“返青后适时镇压,因地因苗分类管理,科学肥水运筹,做好干旱、倒春寒等防控……”近日,在六汪镇小麦田地里,镇农业办相关负责人与种植户交流小麦苗情长势,同时着重提醒种植户要注意做好田间管理。
据了解,目前,六汪镇小麦总体发育较好,特别是去年冬季雨雪较多,土壤墒情保持得很好,但也存在苗情类型较为复杂、倒春寒风险高等不利因素。
连日来,镇农业办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小麦苗情、墒情、病虫害情,并针对小麦不同苗情,技术人员深入一线通过现场授课答疑、发放资料等形式,分类指导农民科学开展田间管理,提升种粮农户管理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做好小麦的苗情监测、分类指导和宣传工作,抓好肥料运筹和生产农资、农机等保障调配,为全镇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镇农业办工作人员说。
>>智慧赋能<<
春耕跑出加速度
在六汪镇柏乡三村的马铃薯种植大田里,农机手孙昌涛正在为村民提供马铃薯播种服务,从施肥、除草、播种到铺膜,一台安装有农用导航仪的马铃薯播种机一次性可完成所有操作。今年春种以来,六汪镇马铃薯种植全面推广开沟、放种、施肥、盖土、覆膜同步进行等种植技术,全程智能化、机械化,田垄笔直,垄距标准规范,春种效率大幅提升。
装药、起飞、喷洒,在工作人员熟练的操控下,一架架无人机盘旋在麦田上空……近日,在六汪镇立柱新村,11架智能农药喷洒无人机成为焦点。“咱们每架次无人机可携带20公斤农药,作业面积约25-30亩,每亩防治成本15-20元,比农民自防省6-10元。”立柱新村工作人员说道,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还能控制用药量、减少农药过量污染。
可喷洒农药的无人机、配备农用导航仪的播种机……智能化技术装备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六汪镇现代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活力足
六汪镇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与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订单形式与种植户签订马铃薯收购合同,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保护价进行回收,实现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与保障种植收益的“双保险”。据了解,该合作社马铃薯种植面积1.2万亩,亩均产量5000斤,可带动合作社2300余户农民每年增收2000余万元。
此外,六汪镇立足农业强镇实际,以青岛祝兹田园综合体为核心,依托祝兹陶瓷文化村等特色产业优势和塔桥羊、隆铭牛等特色产业资源,以祝兹文化为灵魂,串联塔桥全羊品味、陶瓷文化品鉴、乡村民宿体验、现代农业发展于一体,持续开展全年、全域、全要素乡村旅游,让文旅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下一步,六汪镇将围绕“健康小镇 锦绣六汪”建设目标,不断转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高的现代化农业,激发乡村振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