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关注

03版:关注

04版:城事

05版:镇街

06版:镇街

07版:法治

08版:公益广告

区检察院创新实施疑难复杂案件第三方专家参与、研讨、论证机制

巧借“外脑”提升办案质效

青岛西海岸报      2024年04月02日     

2024年04月02日 07版:法治

  □本报记者 李宛遥
  本报通讯员 李哲 黄娜
  
  近年来,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人民检察院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紧盯业务能力缺口、盲区和短板,巧借“外脑”,集聚“外智”,创新性引入疑难复杂案件第三方专家参与、研讨、论证机制,协助检察官查明事实、甄别证据、精准判断,多维度、深层次提升法律监督能力和司法办案水平。2023年以来,共邀请行业领域专家、专家咨询委员、特邀检察官助理等协助分析研判专业性较强案件19次,提供专家会检意见5件,对涉案专业性问题解释说明25次。

  专家联合会检
  排除办案疑点
  “这两份CT符合新鲜骨折愈合过程,张某右侧第8、第9肋骨骨折符合案发当日外力作用所致。”这是近期区检察院收到的第4件故意伤害案件的专家会检意见。也正是这份意见,让陈某故意伤害案的承办检察官吃下了“定心丸”。
  原来,承办检察官在审查该起涉嫌故意伤害的案件时,始终无法排除被害人案发后二次受伤的合理怀疑,遂将本案提请市检察院技术处,邀请相关医学专家对被害人致伤时间进行论证。6名受邀医学和法医学专家通过审查原始病历资料、影像,经过严谨的研究讨论,一致得出上述结论。
  “有了专家的会检意见,结合其他证据,我们终于排除所有疑点,对犯罪嫌疑人陈某以故意伤害罪依法提起公诉,法院对其判处刑罚。”该案承办检察官说。
  受邀专家作为“有专门知识的人员”,从专业角度为解决案件关键核心证据问题提供参考意见,为检察官正确办理案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有力维护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特邀检察官助理“助攻”
  完善证据版图
  2022年4月,承办检察官在办理一起案件时,经多方查询依然没有找到适用于涉案情形的安全管理规定,遂向来自区应急管理局的特邀检察官助理寻求帮助。
  很快,特邀检察官助理发来一份关于工业车辆使用、操作与维护安全规范的国家标准,该文件明确规定了叉车操作者使用货叉的工作标准,与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作业的情形完全匹配。有了这份文件,检察官依法审查认定后,将该案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对其判处刑罚。
  目前,区检察院已从全区9家单位聘请了13名专业人员担任该院的特邀检察官助理,他们将自身专业知识和执法经验相融合,已成为检察官收集证据、分析专业领域问题的得力助手,在关键时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家咨询委员“会诊”
  精准定性案件
  “我认为该行为应当构成敲诈勒索罪而非诈骗罪,被害人系基于恐惧而被迫处分财物……”这是区检察院刚刚结束的一场专家咨询会中的一幕,4名专家咨询委员对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的相关事实、证据情况进行问询后,对案件定性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据悉,犯罪嫌疑人徐某虚构第三人,利用被害人对泄露隐私的担忧,以第三人名义对被害人实施敲诈勒索,但在案件定性环节却产生了争议。专家咨询委员从行为手段、被害人处分意识、法益侵害等多方面展开讨论,与会检察官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办案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最终,徐某被依法提起公诉,并被法院判处刑罚。
  2023年5月,来自山东大学等高校以及多家行政机关的21名专家组成了区检察院新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日常办案中,专家咨询委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从法理、事实、证据、法律规定等方面对个案进行分析,为正确办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提出了20余条专业科学的意见建议。
检校携手合作
提升理论水平

  今年3月,区检察院7名员额检察官及助理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的教师、博士举行座谈会。双方围绕公诉人才培养、疑难案件研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就公诉人常态化培养方案、目标、课程设置达成共识。
  2023年以来,区检察院坚持与驻区高校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合作完成高质量理论调研论文3篇、专项课题研究2项,检校合作已经成为进一步提升检察理论水平的新增长点。2023年12月,区检察院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作完成的《山东省公检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准予结项。来自高校的4名专家学者受聘为“检护自贸”智库委员和“企业合规”第三方专业人员,检察官迟东军、吴迪受聘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的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区检察院将继续严把案件质量生命线,主动聚智赋能,全面提升监督办案能力,持续推动检察业务提质增效。”区检察院党组书记、代理检察长张连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