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关注

04版:专版

05版:城事

06版:镇街

07版:教育

08版:公益广告 

退而不休的“金牌调解员”

赵同忠用心用情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为街道和谐稳定贡献余热

青岛西海岸报      2024年11月28日     

2024年11月28日 05版:城事


   赵同忠退休不褪色,为街道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文/图 本报记者 祁璟

  今年65岁的赵同忠退休之前在灵山卫街道办事处从事信访工作,并多次获得“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多的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2019年退休后,赵同忠希望自己能继续为居民服务,而街道也正好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来充实矛盾调解队伍,于是在2020年,赵同忠被街道返聘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自担任调解员以来,赵同忠始终秉持“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矛盾不上交”的原则,累计调解矛盾纠纷600余件,涉及金额2000余万元,为街道和谐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今年,赵同忠还被灵山卫街道授予“金牌调解员”称号。

  走进当事人心里
  才能真正化解矛盾

  在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赵同忠始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以情理为桥梁,通过“情”“理”“法”相结合,努力打通纠纷症结,解开群众心结。
  今年,赵同忠接到一起欠薪维权案件:一方当事人于2021年完成对方当事人委托的施工任务后,对方总以“自己资金周转困难,实在难以一次性支付”为理由,拒绝支付总计约10.5万元的工资,并一拖就是三年。
  了解情况后,赵同忠一边不厌其烦地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一边回到家后反复查阅各种欠薪维权案例、研究相关法律条文。经过赵同忠近一个周的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分期支付工资的调解协议,此次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不同的矛盾纠纷,要用不同的方法调解。走进当事人心里,才能真正把矛盾化解。”谈起调解工作,赵同忠说,调解工作不仅要公平公正,更要以人为本、以情为重,情法相融,多一点人情味儿,才能把调解工作做实、做好。

  把群众的烦心事
  当自己的事来办

  赵同忠深知民生事无小事,任何一起小纠纷对居民来说都是烦心事,所以从干调解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要不是街道调解员的帮忙,我家的事也不会解决得这么快。”一位因宅基地问题而导致住房困难的当事人,在事情圆满解决后,为赵同忠及他的同事送来了锦旗。“当时,这起纠纷比较麻烦,我和同事查阅了很多相似案例,并且研究了大量法律条文,才终于找到了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调解方案。”赵同忠说。
  自担任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以来,赵同忠在调解完矛盾纠纷后经常会收到当事人送来的锦旗。赵同忠说:“我只是干了自己应该干的事。只要我的努力能让双方的矛盾纠纷化解,我就会觉得非常开心。”
  在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赵同忠很少能够按时吃饭、按时休息。“把双方当事人叫到一起进行调解是有难度的,所以一旦人凑齐后,就要抓紧时间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尽快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只要双方能握手言和,我就算不吃饭、不睡觉也值了。”赵同忠说。

  只有心中有法
  才能不负信任

  在赵同忠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书皮已经有些破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难看出,这本书已经被他翻阅了无数次。在调解工作中,他要求自己做一名“不是律师的律师”,“只有懂法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赵同忠说,“只有做到心中有法,才能不辜负当事人对我的信任。”
  不仅如此,赵同忠还经常在工作中向律师和其他调解员学习请教,虽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从来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难为情。“多问多听多看多了解,才能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才能在调解矛盾纠纷时做到游刃有余。”赵同忠说。
  赵同忠在调解员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4年时间,这期间,他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和娴熟的调解技巧,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我要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为人民调解事业、为社会和谐稳定竭尽全力。”赵同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