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关注

04版:专版

05版:城事

06版:镇街

07版:教育

08版:公益广告 

前一版 2024年11月28日

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多维度发力重塑涉企服务生态,推动行政审批“极简办、极速办、极智办、极优办、极聚办”,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向“优”而行,跑出新区极速度 今年以来全区新登记经营主体4.58万余户,累计实有经营主体超43.02万户,均居全市首位   极简办

  ●全省首创“商务秘书”托管登记制度,已有1275家小微企业入驻17家商务秘书企业,累计节约运营成本约3570万元

  ●全市率先推行住所(经营场所)权属备案制,审批效率提升50%

  ●全市首创经营主体“代位登记”制度,办事效率提升90%以上

  极速办

  ●整合相关业务,企业登记压缩至1个环节,审批提速80%以上

  ●推行“个转企一件事”,今年已有188家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制定“99+N”项“高频高需+特事特办”事项清单,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定制服务

  极智办

  ●搭建企业开办云端智能平台,让开办企业省心省力

  ●开通“政务直办间(一体机)”,提供225项“视频办”服务和485项“自助办”服务,年办件量3万余件

  ●推出政务服务智能导服系统,解答群众咨询问题8300余个,服务办事群众3.7万人次

  极优办

  ●组建“企业登记呼叫中心”,设置“批前辅导专区”,提高业务一次办成率和现场办结率

  ●开设“丹丹课堂”,提供授课和答疑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极聚办

  ●将政务服务事项向大厅集中,确保涉企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

  ●打造全省首家政务“公开+服务”增值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衍生服务
精品佳作持续上新,看展去! 西海岸新区美术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涛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美术馆,梅墨诗韵·李梅仕国画作品展目前正在展出,135件国画作品集中亮相,呈现了李梅仕先生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对工笔画的创作实践,以及对探索、发展与创新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李梅仕先生在创作中精研中国画的工笔及写意传统,重视追溯文化本源,融入了现实生活的细腻感触与当代审美意趣,并尝试从观念层面、语言层面介入新的表达,其笔下的花鸟、山水笔墨精详,格调高雅,意境深远。”青岛西海岸新区美术馆馆长田胜介绍,《家园》系列花鸟画作品在全国各项展览中屡屡入选、获奖并被收藏。“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能够让观众们欣赏到传统工笔画的细腻精美与新时代新精神的完美融合。”田胜说。
  据悉,梅墨诗韵·李梅仕国画作品展将持续至12月10日,这是“青山有约”——刘鸿信从艺60周年山水画作品展后,西海岸新区美术馆正式启用后的又一次展出,本次展出面向市民群众免费开放,为新区市民新增一处体验文化的公共艺术空间。
  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美术馆发挥区公共美术馆引领精品文艺创作、策划主题性展览、开展教育交流活动、促进艺术精品收藏、地域文化品牌传承保护等职责功能,围绕乡村振兴、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整合文化资源,精心策划组织了龙呈祥瑞-2024青岛西海岸新区新年画迎春作品展,华夏意韵——中国百位油画名家采风创作行(西双版纳站、青岛站)活动及巡展,古风新韵——第五届心慕兰亭书社临创书法作品展等系列高质量展览。
  此外,西海岸新区美术馆积极引导精品创作,以佳作创佳绩。8月,大地流彩——2024中国(南京)农民画优秀作品双年展入展及收藏作品公布,展出作品150件,收藏作品10件,其中新区入展作品13件,新区作者葛薛娇作品《假日》被评选为收藏作品。“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变化,促使我们文化从业者必须想办法出精品,为大家提供更高品质的艺术选择。我们不断拓展美术馆发展新空间,为观众提供更多文化滋养。”田胜说。
  为了助推文化精品走向更多受众,西海岸新区美术馆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其中,积极拓展区美术馆联盟业务,组织参加黄盒子美术馆“艺术多巴胺——张晓东的潮流密钥”艺术展开幕活动,这次画展是黄盒子美术馆在青岛范围内展览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在时尚创意设计板块的持续发力,是青岛地区首个沉浸式潮流艺术展。黄盒子美术馆提倡以“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精英与大众、学术与市场、艺术与生活”五大融合为核心理念,旨在打造一个全新模式的新型美术馆。西海岸新区美术馆与其积极互动,为新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好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下一步,西海岸新区美术馆将继续深入挖掘汇聚艺术资源,打造居民享受城市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新区今年第二批租赁型人才住房配租选房工作完成   □记者 丁霞 报道
  本报讯 11月25日,西海岸新区2024年第二批租赁型人才住房配租选房工作圆满结束。
  据了解,本次配租涉及保利领秀海、国信紫玉台、星韵城等8个项目,建筑面积从40平方米至110平方米不等,户型种类丰富,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租金价格优惠,交通出行便利,深受各类人才好评。区住建局工作人员从引导入场、资料审核到选房确认等每一个环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确保了选房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各项目负责人也在选房过程中积极为选房人才介绍房源信息并答疑解惑。
  此次选房活动是新区首次面向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进行公开配租。下一步,新区将借鉴此次配租经验,优化人才住房建设项目选址,建立、健全人才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以更优质的住房供给让各类人才在西海岸新区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新区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联盟活动暨“引才释策·汇智共鉴”座谈交流会举行 为高层次人才营造优质双创环境   □记者 张静
  通讯员 宋延强 报道
  本报讯 为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效能,加强对设站(基地)单位博士后政策保障、人才引进、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工作,近日,西海岸新区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联盟活动暨“引才释策·汇智共鉴”座谈交流会在山东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举行。
  本次活动为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驻区高校、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机构、重点产业链产才融合企业等40余家参会单位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并为高层次人才带来了最高200万元的补贴资助大礼包,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还可以分别获得最高1000万元和6000万元的金融支持。
  活动现场,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业务骨干围绕博士科研平台设立管理及资助、“双聘双跨”校企人才共享机制等20余项人才政策进行详细解读。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相关负责人现场分享人才招引的成功经验;交通银行西海岸分行、青岛农商银行西海岸分行、中国银行黄岛支行等3家金融机构围绕30余项金融服务产品进行路演。
  近年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博士后人才事业发展,优化提升“建站、入站、在站、出站”四个维度服务效能,创新打造“青博荟”服务品牌,建立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联盟,成功举办“博士(后)走进新区‘知行·观澜’”“蓝洽会”等活动,为驻区高校、重点企业、博士后人才搭建产才沟通平台。截至目前,新区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省、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1家,累计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140余人。
  下一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着力构建“1+4+N”博士后人才引育服务体系(1个联盟、4维服务、N项活动),加强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博士后“双聘双跨”“共引共享”等多元合作模式,协调各驻区高校全力支持联盟运营发展,加强联盟成员单位学习交流,同时引导金融机构为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高层次人才营造更优质、更舒心的创新创业环境。
规范企业数据处理 增强数据安全意识   □记者 王雪 报道
  本报讯 近日,西海岸新区举办“数链沙龙”数据安全专场活动,规范企业数据处理活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增强企业数据安全意识。
  活动中,区工信局工作人员讲解了当前数据安全现状,介绍了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路径,引导企业统筹数据安全管理与数据流通使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360数字安全科技集团、奇安信网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介绍了数据安全前沿技术,聚焦“数据安全态势感知、一体化数据安全体系建设、数据安全智能运营”等方面,对企业开展数据安全工作提出建议。城发投资集团、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赛轮集团、中加特电气等8家企业介绍了企业数据安全工作情况,并针对“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数据平台对接、数据跨境传输、数据分级安全防护”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开展业务技能比武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记者 陈蔚
  通讯员 王书丽 王瑞 报道
  本报讯 为提升粮食系统职工综合素质和适岗履职能力,夯实粮食安全发展根基,近日,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分别开展了粮油仓储保管员、粮油质检员大比武活动,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方面进行比试,并邀请两名粮油检验专家进行打分。
  近年来,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加大对行业内各类人才的储备和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会等方式,着力提高粮食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夯实了新区粮食安全根基。
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多维度发力重塑涉企服务生态,推动行政审批“极简办、极速办、极智办、极优办、极聚办”,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向“优”而行,跑出新区“极”速度   □本报记者 陈蔚 本报通讯员 胡全福 王娅
  
  经营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构成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企业群众关切,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从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数字赋能、服务优化、集聚增值等多个方面发力,重塑涉企服务生态,推动行政审批“极简办”“极速办”“极智办”“极优办”“极聚办”,提供高效、便捷、精准惠企服务,激发新区经营主体活力。今年以来,全区新登记经营主体4.58万余户,累计实有经营主体超43.02万户,新增数量和总量均居全市首位。

  深化登记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极简办”

  近年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持续深化登记制度改革,推动行政审批“极简办”。全省首创“商务秘书”托管登记制度,破解小微企业初创期缺资金、无场地、人员少等难点问题,允许从事电子商务、咨询、策划等经营活动且无固定经营场所的企业,通过签订“托管协议”入驻具备托管资格的“商务秘书企业”完成注册登记,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截至目前,1275家小微企业入驻17家商务秘书企业,累计节约运营成本约3570万元,实现“一份托管协议”即可开办企业。
  为化解部分住所(经营场所)权属复杂、证明材料繁琐等问题,新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行住所(经营场所)权属备案制,实行集中管理的大型商超、楼宇等只需提前备案一套完整产权证明材料,其后续入驻的经营主体使用租赁合同即可办理登记,使得企业登记住所证明材料精简70%、办事时间节省1天以上,审批效率提升50%。截至目前,新区39处已备案场所可为8200余户经营主体提供“一份租赁协议即登记”服务。
  此外,新区在全市首创经营主体“代位登记”制度,率先试点按需发放纸质营业执照。经营主体“代位登记”制度是针对自然人股东(出资人)死亡、非自然股东(出资人)注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主体被撤销从而影响经营主体变更的情形,完善登记政策支撑,可以由其合法继受主体、投资人、清算组或上级主管单位4类主体代为登记,实现业务流程、材料各精简50%,办事效率提升90%以上。截至目前,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已为82家经营主体进行“代位登记”。
  在全市率先试点按需发放纸质营业执照,登记许可领域“拓展电子执照应用,按需核发纸质营业执照”改革,简化了业务要件,涉企业务凡是能够通过电子营业执照、数据共享方式查询、核验企业办事所需信息的,不再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纸质营业执照。该政策预计将辐射新区14余万家企业,有力推进电子证照应用。

  优化业务办理流程
  行政审批“极速办”

  为推动行政审批“极速办”,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优化业务办理流程,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全力推进全区36个部门的2150个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入驻率达99.77%。全面整合企业营业执照、印章、税务、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银行账户等相关业务,将企业登记多个环节压缩至1个,推行企业开办、信息变更、省内跨市迁移和注销“一件事一次办”,实行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审批提速80%以上。
  在“个转企”方面,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除将个体户注销和企业新设合并为一个环节,将食品经营许可、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印章刻制、户外招牌设施设置规范管理和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纳入首批“个转企一件事”。今年以来,新区已有188家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还开展政务服务“定制办”,成立政务服务“定制办”功能型党支部,制定涵盖商事经贸、工程建设等领域的“99+N”项“高频高需+特事特办”事项清单,依托“上门服务+红色专窗”两条路径,对有批量、集中、快进并联审批需求的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定制服务。
  今年以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定制办”提供“个性化”咨询解答720余件次,为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业务指导、上门服务近500场次,为约700户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定制服务。

  强化办事数字赋能
  行政审批“极智办”

  为推动行政审批“极智办”,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打出“数字化”组合拳,实现了企业开办和政务服务事项的云端智能化办理。
  通过企业开办智能一体化平台,推行企业开办“索引式”智能推送、“嵌入式”填报指引、“自助式”智能客服等数字化服务。通过“青易办”掌上平台,实现企业登记注册全链条“掌上办、零材料、智能审”。依托“智能表单”探索“零基础”申报路径,精准生成全套个性化、标准化企业登记文书材料,实现足不出户“小白式”办理。
  自主研发政务服务终端设备“政务直办间(一体机)”,推行工作人员“云座席”直办模式,企业群众无需到政务大厅,就近通过“政务直办间(一体机)”即可享受“咨询-辅导-办理”服务。目前,“政务直办间(一体机)”已覆盖8大功能区、23个镇街和190个社区、街区等群众办事需求大的密集场所,可提供225项“视频办”服务和485项“自助办”服务,年办件量3万余件,逐步形成“多点受理、上下联动、云上审核、就近通办”的全域服务网。
  推出集智能搜索、智能问答、智能导航、智能回访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政务服务智能导服系统,收集梳理高频问题1942项,分析形成问题标准模板227套,实现群众咨询疑问“秒回复”,智能问答匹配准确度达90%以上。系统运行以来,共解答群众各类咨询问题8300多个,服务办事群众3.7万人次。

  优化涉企服务供给
  推动“极优办”“极聚办”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优化涉企服务供给,推动行政审批“极优办”。
  组建“企业登记呼叫中心”,升级相关系统,日均接听及回复咨询电话数量大幅增长,办事效率显著提升,惠及众多企业。设置“批前辅导专区”,通过审批服务前移,减少了申请人的等待时间,提高业务一次办成率和现场办结率。开设“丹丹课堂”,聚焦企业关注热点和群众办事难点,通过交互式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授课和答疑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还推出了企业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服务,实现了特色热门业态全覆盖,并激活了企业登记数据在多个方面的潜能。
  在推动行政审批“极聚办”方面,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将政务服务事项向大厅集中,确保涉企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同时,打造了全省首家政务“公开+服务”增值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优质衍生服务。
  下一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举措和优化服务供给,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为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青岛董家口经济区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争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化工园区样板” 减污降碳提“气质”,打造“无异味园区”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区示范区,近年来,青岛董家口经济区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全省率先打造“无异味园区”,以挥发性有机物区域治理“小切口”,创新实践减污降碳协同处置“大文章”。
  眼下,位于董家口经济区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特钢”)厂区的脱硫塔升级改造及RTO焚烧炉项目正加紧推进。其中,脱硫塔已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RTO焚烧炉即将投用。项目运行后,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将远低于行业标准。
  在青岛特钢,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主要来自焦炉煤气净化过程和酚氰废水处理系统。近年来,企业加大资金投入,针对焦化工序排放环节、清洁运输、环境管理等进行专项优化改造,新建第三台脱硫塔,与已有两台脱硫塔共同运行,配套建设废气治理设施,使废气经前端碱洗、酸洗、水洗等预处理后,送入RTO焚烧炉进行氧化焚烧处理,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青岛特钢能源环保部部长李蓬说:“走进我们厂区,就像走进大自然,没有任何异味。另外,我们的排放标准是挥发性有机物经过燃烧后,排放标准达到50毫克/立方米之下,要优于国家排放标准。”
  作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的省级化工园区,董家口化工产业园聚焦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已吸引33家企业入驻,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286亿元。在推动化工产业集聚化、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异味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
  为此,董家口经济区以挥发性有机物区域治理为切口,全面探索构建污染物综合治理和全程管控机制,实施“企业自治+执法监管+帮扶指导”的综合治理措施,使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
  2023年11月,董家口经济区管委出台《青岛董家口化工产业园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综合治理方案》,组织开展第一轮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综合治理工作。
  围绕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综合治理,董家口经济区采用科技化手段,建立“点、线、面”立体式大气在线监测体系,同时不定期组织开展化工园区移动走航监测。此外,董家口经济区制定并实施全省首套全过程评价标准和“国标+民标”评审体系,实现企业生产全过程环保管理,使企业排放标准整体控制在“国标”50%以下,并邀请“企业代表+社会代表+专家”组成“民间评价团”进行现场嗅辨,发现一处、溯源一处、处置一处,以群众满意度来评价综合治理效果。
  “我们公司投入600余万元资金,对公司所有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已全部完工。我们排放的标准限值是60毫克/立方米,现在日常监测结果在20毫克/立方米左右。”青岛丰达利新材料有限公司环保负责人丁翔说道。
  “董家口经济区对项目招商引资、规划建设、投产运营开展全过程综合治理;同时实施‘企业治理+执法监管+帮扶指导+验收评价’的治理模式,从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个阶段全面梳理分析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污染防控存在的短板弱项,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整治。”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应急管理部部长薛天亮介绍。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绿色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董家口化工产业园臭氧浓度同比下降5.4%,二氧化氮浓度同比下降13.0%,驻区企业主要排放口挥发性有机物日均排放浓度同比下降12%,主要改造项目挥发性有机物年排放总量减少约37.5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7月,董家口化工产业园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综合治理工作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科学院和山东省环科院等单位的专家联合评审验收,园区16家企业厂界及园区边界基本实现无异味,“无异味园区”创建初具成效。
  为进一步强化化工产业园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有效解决园区异味问题,推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1月15日,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岛董家口化工产业园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综合治理的意见》(青董管发〔2024〕22号),在第一轮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综合治理行动的基础上,正式启动第二阶段综合治理工作。
  下一步,青岛董家口经济区将致力于建立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努力打造“有机废气管理示范园区”,争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化工园区样板”,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综合治理提供实践经验。 (董梅雪)
退而不休的“金牌调解员” 赵同忠用心用情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为街道和谐稳定贡献余热   □文/图 本报记者 祁璟

  今年65岁的赵同忠退休之前在灵山卫街道办事处从事信访工作,并多次获得“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多的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2019年退休后,赵同忠希望自己能继续为居民服务,而街道也正好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来充实矛盾调解队伍,于是在2020年,赵同忠被街道返聘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自担任调解员以来,赵同忠始终秉持“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矛盾不上交”的原则,累计调解矛盾纠纷600余件,涉及金额2000余万元,为街道和谐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今年,赵同忠还被灵山卫街道授予“金牌调解员”称号。

  走进当事人心里
  才能真正化解矛盾

  在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赵同忠始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以情理为桥梁,通过“情”“理”“法”相结合,努力打通纠纷症结,解开群众心结。
  今年,赵同忠接到一起欠薪维权案件:一方当事人于2021年完成对方当事人委托的施工任务后,对方总以“自己资金周转困难,实在难以一次性支付”为理由,拒绝支付总计约10.5万元的工资,并一拖就是三年。
  了解情况后,赵同忠一边不厌其烦地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一边回到家后反复查阅各种欠薪维权案例、研究相关法律条文。经过赵同忠近一个周的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分期支付工资的调解协议,此次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不同的矛盾纠纷,要用不同的方法调解。走进当事人心里,才能真正把矛盾化解。”谈起调解工作,赵同忠说,调解工作不仅要公平公正,更要以人为本、以情为重,情法相融,多一点人情味儿,才能把调解工作做实、做好。

  把群众的烦心事
  当自己的事来办

  赵同忠深知民生事无小事,任何一起小纠纷对居民来说都是烦心事,所以从干调解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要不是街道调解员的帮忙,我家的事也不会解决得这么快。”一位因宅基地问题而导致住房困难的当事人,在事情圆满解决后,为赵同忠及他的同事送来了锦旗。“当时,这起纠纷比较麻烦,我和同事查阅了很多相似案例,并且研究了大量法律条文,才终于找到了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调解方案。”赵同忠说。
  自担任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以来,赵同忠在调解完矛盾纠纷后经常会收到当事人送来的锦旗。赵同忠说:“我只是干了自己应该干的事。只要我的努力能让双方的矛盾纠纷化解,我就会觉得非常开心。”
  在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赵同忠很少能够按时吃饭、按时休息。“把双方当事人叫到一起进行调解是有难度的,所以一旦人凑齐后,就要抓紧时间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尽快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只要双方能握手言和,我就算不吃饭、不睡觉也值了。”赵同忠说。

  只有心中有法
  才能不负信任

  在赵同忠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书皮已经有些破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难看出,这本书已经被他翻阅了无数次。在调解工作中,他要求自己做一名“不是律师的律师”,“只有懂法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赵同忠说,“只有做到心中有法,才能不辜负当事人对我的信任。”
  不仅如此,赵同忠还经常在工作中向律师和其他调解员学习请教,虽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从来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难为情。“多问多听多看多了解,才能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才能在调解矛盾纠纷时做到游刃有余。”赵同忠说。
  赵同忠在调解员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4年时间,这期间,他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和娴熟的调解技巧,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我要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为人民调解事业、为社会和谐稳定竭尽全力。”赵同忠表示。
真情巴士“梦之翼”爱心服务团队为11名特殊儿童送去冬日温暖 情暖折翼天使,点亮希望之光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刘卫杰

  “我喜欢,谢谢阿姨……”
  “新衣服,好看……”
  “高兴……”
  ……
  近日,青岛真情巴士“梦之翼”爱心服务团队发起人陈立菲和另外6名团队成员一起,驱车40公里来到泊里镇一所特教机构,为11名家庭比较困难的孩子送去了精心挑选的衣服和鞋子。孩子们穿上新衣、新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虽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对这群公交叔叔阿姨的感谢。看着孩子们的笑脸,陈立菲和同事们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笑容。
  据了解,陈立菲是真情巴士66路驾驶员,同时也是“梦之翼”爱心服务团队的发起人。在2020年6月的一次营运任务中,她结识了当时只有9岁的希希(化名)和他的奶奶逄女士。最初引起陈立菲注意的是祖孙两人乘车时分别刷的是敬老卡和爱心卡,后来随着遇到的次数越来越多,陈立菲便慢慢地了解了二人的情况。
  原来,希希是一名自闭症患儿,每天中午,逄女士都要带着希希乘坐66路公交车前往特教机构上课。陈立菲对希希的遭遇心疼不已,同时也暗下决心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个孩子。于是,每次遇到希希和他的奶奶,陈立菲都会热情问好,并尝试与希希沟通,耐心询问希希的兴趣爱好,引导他说话、打招呼,还会自费购买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带上车,在遇到希希时送给他。就这样,4年间,他们从陌生到熟悉,陈立菲热情真诚的态度也感染着祖孙二人,温暖着他们的出行路。
  通过希希,陈立菲又接触到了特教机构的其他孩子,便萌生了要帮助更多孩子的想法。今年6月份,陈立菲牵头成立了“梦之翼”爱心服务团队,吸引了殷焕峰、丁守福、安百杰、李常江、于磊、张红娥、韩凯华、徐向志等真情巴士职工加入。他们每个月都会带着积木、拼图、画板等益智玩具来到特教机构,和孩子们玩游戏,陪他们做益智训练。经过几个月的陪伴,如今,孩子们已经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和陈立菲他们交流。
  前几日,在与特教机构老师的交流中,陈立菲了解到学校在泊里镇还有一个分校,里面有30多名特殊儿童,70%都是自闭症患儿,其中有11名孩子家庭比较困难。了解情况后,陈立菲和团队成员决定给这些家庭困难的孩子们置办新衣服和新鞋子。为了保证尺码合适,陈立菲特意提前来到学校,询问孩子们的身高、体重、鞋码,然后根据尺码精心挑选合适的衣服和鞋子。采购完毕后,陈立菲还在每个衣服包装袋和鞋盒上都做了标记,使名字与尺码相对应,方便辨认。
  “谁家都有孩子,都拿孩子当个宝,这事儿咱原来不了解,现在知道了就肯定要帮一把。只要孩子们高兴,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陈立菲表示。
  多年来,真情巴士职工长期帮扶60余名儿童、对接5所特殊教育机构,用真情付出照亮特殊儿童前行路,用无私奉献点亮新时代文明之光。
小家大道 和悦大荒 隐珠街道大荒庄社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群众幸福“加码”   □本报记者 梁玉鹏
  
  隐珠街道大荒庄社区于2022年年底完成回迁。两年来,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各类党群服务阵地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擦亮“小家大道 和悦大荒”文明品牌,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实行“积分管理”
  社区治理添活力

  11月26日,隐珠街道大荒庄社区公布了第十三期“文明示范单元”评选结果,5号楼1单元凭借干净整洁的环境获得“文明示范单元”荣誉称号,这也是该单元本年度第三次获此殊荣。“作为居民来说,心里非常高兴和自豪,靠着大家的努力,我们单元再次当选‘文明示范单元’。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保持,让这份荣誉长期留在我们单元。”5号楼1单元居民张建霞说道。
  “截至目前,大荒佳苑已入住居民1500户左右,其中新市民405户。小区入住率达到95%,有常住人口2500余人。”大荒庄社区党委书记韩瑞江告诉记者。自回迁以来,为了打造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激发全体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青岛正和物业服务公司创新模式,在小区内实行积分制管理。无论是社区工作者、业主,还是新市民住户,只要积极参与各项社区活动,都会给予积分奖励,并定期对积分情况进行公示,同时也会开展文明示范单元评选和积分抽奖活动。
  “在我们的积分平台上,社区居民以户为单位设立基础分值100分,根据不同情况设置加分项和扣分项,比如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就能加分,在楼道里乱堆乱放就会扣分,每10分兑换一张抽奖券,凡当月积分达到10分的老住户或新市民住户,以户为单位可以参加月底的积分抽奖活动,用来换取日用品、小家电等物资。同时,积分结果还将影响到老住户年终收益分红的分配。”青岛正和物业服务公司经理范凯告诉记者。
  此外,每日8时30分到9时30分,由大荒庄社区“两长四员”(即楼长、单元长、治安员、保洁员、监督员和物管员)组成的巡楼队伍会对小区内的12栋楼23个单元进行巡查。“巡楼队在巡查时发现的问题,会通过微信群上传图片和说明,社区和物业相关负责人将第一时间通知当事人进行整改。同时,巡查结果也将作为居民加分减分的依据。”范凯说。

  开展“交叉任职”
  融合管理提质效

  除了担任青岛正和物业服务公司经理之外,范凯还是大荒庄社区党委兼职委员。“物业入驻小区后成立了党支部,由我担任党支部书记。为了加强社区与物业公司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社区党委的推动下,社区党委与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之间开展‘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既分工又协作,既相对独立又互为监督的管理机制。”范凯说道。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物业公司负责人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在部署开展相关工作需要物业公司配合时,可以第一时间与物业负责人联动,强化执行力,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我会以指导员的身份参与到物业公司的工作中,当物业公司需要社区配合时,双方也能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沟通。”韩瑞江表示。
  大荒庄社区积极探索经济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为助力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据介绍,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由大荒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和道城市服务(山东)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大荒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持股33%。“大荒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每年获得的物业利润分红作为公共收益存入业委会设立的共有资金银行结算账户,用于股民年底分红。在尝试摸索的过程中,去年,我们将经合社集体收益14万余元对股民进行了分红。今年,随着入住居民的大幅增加和收益增长,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一模式做出调整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将物业企业专业化管理优势和大荒庄村集体经济的资源优势有机融合,最终形成利益共同体,助力集体经济发展。”韩瑞江说。

  强化“校社联建”
  公益活动惠居民

  “社区为我们提供了完备的教学场地,节约了我们的整体成本,也为学琴的孩子们减轻了学费压力。此外,我们还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公益教学,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实现多方共赢。”于锡全是一名古琴老师,目前在大荒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室开班教学,而他所提到的这种合作模式正是大荒庄社区党委在盘活闲置资源,加强“校社联建”的大胆创新。
  “社区办公区二楼设置了很多功能室,虽然里面设施齐备,但是利用率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党委结合居民实际需求,联系社会优质资源,引入中式美学、勤学书法、搏击课堂、古筝古琴等多项公益惠民项目,设立常态化公益课、市场化精品课与‘四点半课堂’托管等三大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韩瑞江介绍,通过打通社区、学校和专业团队之间的壁垒,由社区提供活动场地,专业团队提供教学服务,引流稳定生源,将公益与市场相结合,让常态化的文化活动转变为系统性的文化课程,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公益文化服务。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孩子们的学费,专业团队还能为回迁区居民提供每周一次的优质公益教学,促进良性互动。”韩瑞江介绍,为了保证公益课的教学质量,授课方每次公益教学活动都必须严格执行签到、打卡、拍照等流程,如果年度内没有完成规定的公益教学内容,则社区有权收取其场地使用费用。
长江路街道 举办公众开放日 提升群众获得感   □记者 刘宏超
  通讯员 李春霖 报道
  本报讯 近日,长江路街道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赋权镇街”公众开放日活动。
  此次活动通过现场观摩、问卷调查等方式,为市民代表们介绍了街道在推进省级赋予镇街行政执法权试点工作中的最新进展,并围绕如何精准把握执法尺度与温度、如何规范执法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自“行政执法赋权镇街”工作开展以来,长江路街道结合示范中队创建,完善综合执法机制,通过组建高效的议事机构与会商平台,创新制式文书与办案系统,同时全面优化人员配置与设施配套,确保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稳定运行。下一步,长江路街道将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创新执法方式,确保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阳光行政的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宝山镇 联合实战演练 筑牢森防屏障   □记者 王艺华
  通讯员 蔡萌 报道
  本报讯 为进一步强化协调作战能力,日前,宝山镇联合王台街道、六汪镇在樊李山共同开展森林防灭火实战演练。
  此次演练以模拟发生森林火灾为背景。演练队伍分为指挥领导组、火灾扑救组、秩序警戒组等3个小组,依次演练了应急响应、集结队伍、火场扑救、清理火场等科目。随着警报声响起,队员们迅速集结,按照预定方案,有序展开各项任务。演练过程中,队员们明确分工、科学扑救,灵活运用灭火水枪、灭火风机等装备,采取分割、围歼、扑打等战术,对模拟火点进行了有效控制和扑灭。
  本次演练切实提升了森林防灭火应急队伍的团结协作和实战能力,进一步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确保队伍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珠海街道 手造课堂进社区 非遗文化共传承   □记者 董梅雪 报道
  本报讯 近日,珠海街道王戈庄社区联合共建单位中建一局,共同开展手造课堂——制作折扇活动。
  活动中,山东手造工作室的老师为居民们详细介绍了非遗折扇的来历、制作过程等,并手把手指导大家制作折扇。
  此次活动不仅加强了社区与共建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让社区党员、居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接下来,王戈庄社区将持续开展更优质、更新颖、更出彩的活动,积极动员更多居民参加到社区活动中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摘金夺银,有何“奥”妙 2024年五大学科奥赛中,新区32人获省一等奖,4人挺进全国比赛并获奖   □本报记者 丁一
  
  日前,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软件能力认证(CCF CSP-S2)二轮成绩揭晓,西海岸新区学子再创佳绩:8人获省一等奖(其中西海岸中学5人、西海岸一中1人、胶南一中1人、新区六中1人),较2023年增加6人;16人获省二等奖,较2023年增加4人。

  探索联合培养新路径

  盘点2024年五大学科奥赛,新区学子摘金夺银,成绩亮眼,已连续三年位居青岛六区市第一。
  在2024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赛山东赛区比赛中,青岛市共获得144个省一等奖、394个省二等奖。其中,新区32人获省一等奖,比去年多10人;98人获省二等奖,比去年多18人。
  在2024年全国比赛中,青岛市共获得2金、5银、2铜,新区有4人挺进全国比赛并获奖。其中,胶南一中栾钧惠获得生物奥赛金牌,实现新区奥赛金牌“零”的突破,丁浩然获得生物奥赛铜牌,李豫获得物理奥赛银牌;西海岸一中肖新露获得化学奥赛银牌,实现青岛市女生化学奥赛新突破。
  近年来,区教体局将创新人才的培育视为战略重点,引进多名金牌教练,构建起一支以主教练为核心、助理教练为辅助的梯队式教练队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优质高中联合培养的新路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在新区,各初高中学校大力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教育教学工作稳打稳扎、步步为营。
  各学科教研员通过“学科创新人才交流群”开展日常工作交流研讨,每周组织一次线上集备研讨活动,围绕课程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等环节进行集体备课,优化课程结构。
  各学科教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课程顶层设计,构建基础课程、创新课程、拓展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并通过每周的集备研讨和市级研讨,结合各地竞赛试题及强基试题,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更符合考向及学情的强基班课程体系。
  在教学方式上,各校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着力点,探索“深度学习与学科融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倡导情境化教学,探索问题导向式、探究对话式、项目学习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优化尖兵教师培养

  此外,新区持续发力尖兵教师培养工作,组织尖兵教师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获取关于奥赛强基的最新信息;发挥金牌教练的引领作用,指导尖兵教师做好奥赛强基考题,提升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结合奥赛考试模块、专家奥赛培训课程,丰富教学方式,更新教育理念。
  同时,新区组织教练、助理教练、尖兵教师参加基于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的强基计划专题研修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探索展示、专题报告等方式,提升教练及尖兵教师的研究及授课能力,组建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勤勉敬业、作风扎实的强基班教师队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标高校‘强基计划’,不断完善专家奥赛培训课程、尖兵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优化尖兵教师的培养及梯队建设工作,探索实践多元优质发展路径,为新区学子成才之路奠基,为国家人才储备助力。”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区19件作品入选省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库   □记者 丁一 报道
  本报讯 日前,山东省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库入库名单公布,共有368件作品入选。其中,西海岸新区19件作品入选,占全市入选作品数量的一半。
  据悉,新区入选的作品包括衡山路小学的《用黄梅戏唱古诗》、黄岛小学的《我和我的AI生活》、藏马小学的《多彩编织》、海滨小学的《对联赏析与创作》、齐鲁第一实验小学的《小贝壳,大世界》等,主题涵盖体育运动、传统文化、科学创造、心理健康、艺术美育等。
精耕思政课程 提升育人实效   □记者 丁一 报道
  本报讯 近日,在青岛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教学设计比赛中,新区教师取得优异成绩,共获5个特等奖、9个一等奖,获奖人数居青岛各区市之首。
  近年来,新区坚持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打造市区两级学科基地、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上思政课等一系列措施,构建横向学科协同、纵向学段衔接的“思政一体化”工作格局,实现了学科教学与铸魂育人深度融合。
弘文学校组织师生到山东科技大学开展研学活动 探索知识海洋,感受科技魅力   □本报记者 丁一
  
  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弘文学校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该校部分学生及教师共50余人走进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馆和物理实验中心,开启了一段知识探索之旅。
  活动中,地球科学馆内丰富的化石标本、地质模型以及详细的图文介绍,让学生们直观了解了地球的构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等知识。物理实验中心展示的电磁感应现象演示仪、光学干涉实验装置等众多先进的物理实验设备和趣味实验装置,引发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在该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动手操作了一些简单实验,体验了物理的神奇魅力。
  山东科技大学刘维慧教授是弘文学校聘任的科技副校长。此次活动中,她与学生们亲切交流,解答大家在参观过程中的各种疑问,并演示了一些复杂的物理实验,向学生介绍这些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让大家感受到了物理学科的前沿性和重要性。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感受高等学府的学术氛围和科研魅力,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提高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不断追求卓越与进步。”弘文学校党总支书记徐玉红介绍说。
  据了解,自2013年9月启用以来,弘文学校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方面,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注重学科融合与实践教学。例如,在地理课程中,增加实地考察本地地理环境的环节,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地理;在物理课程中,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学校还成立科学探索社、天文地理爱好者协会等多个社团,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此外,学校还积极与家长合作,定期举办家长学校、亲子科普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新区排球小将勇夺市赛冠军   □记者 丁一 报道
  本报讯 日前,2024年青岛市“体彩杯阳光体育联赛”中小学排球比赛举行。经过激烈角逐,西海岸新区港头小学男子排球队拿下新区排球历史上首个市赛冠军;港头小学女子排球队获亚军,取得新区代表队在市级女子排球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据了解,排球运动是港头小学的一大特色。从2015年开始,该校在全员普及排球运动的基础上成立“跃动排球”社团,力求通过开展各类排球活动,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运动技能、培养健康体魄、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介人才政策 广邀青年学者   □记者 丁一
  通讯员 郭菁荔 报道
  本报讯 日前,山东科技大学第三届“山海泉”青年学者泰山国际论坛在西海岸新区举行。现场,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山东科技大学向海内外青年人才作人才政策推介。山东科技大学与6位海内外青年学者代表签订意向协议书。
  据了解,该论坛是山东科技大学聚贤纳才的重要平台,在全球青年学者中反响热烈。依托这一平台,山科大已成功引进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加盟,为学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建设等打下了坚实基础。
低碳生活 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