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知识产权保护“朋友圈”
□本报记者 李宛遥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覆盖领域广、涉及方面多,需要各部门加强协同配合,构建大保护格局。针对知产案件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积极作为,持续推动司法、行政协同合作,扩大知识产权保护“朋友圈”,营造良好的创新、投资和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汇合力
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4月22日,区检察院、区法院、开发区公安分局、黄岛公安分局举行会签仪式,联合签署了《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主要证据收集指引》。《指引》签订后,公检法三家单位将通过加强协作,进一步统一法律适用和证据标准,解决知识产权诉讼领域长期存在的证据难题,促进知识产权诉讼实践更加规范有序。
此外,区法院、区检察院、黄岛海关、区市场监管局共同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框架协议》,将推进设立区法院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工作站、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海关知识产权保护预确认工作站等举措,优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实现信息联通、力量联动、纠纷联调,提升知识产权联动保护能力。
优服务
助企业“零成本”维权
日前,青岛一家家具公司发现市场上有多家公司未经授权,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销售其享有专利权的“椅子(C5833)”。新区惠企法律服务团队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与企业沟通,提出可行的保护路径,通过免费法律服务帮助企业维护自身权益。
为了收集确凿的证据,律师团队与公证处沟通,选择在节假日这一侵权商家出货的高峰期进行证据保全,通过线上购买和线下收货两个阶段的操作,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线上+线下”全链条证据保全公证。在双方沟通调解的过程中,惠企法律服务团队通过讲清法理、讲透事理、讲明法条,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过硬的谈判技巧最终促成和解,双方还就新产品的开发销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广宣传
让知产保护深入人心
为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社会氛围,新区司法部门积极创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模式,通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周、知识产权主题法庭开放日等活动,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在区法院自贸区法庭举办的“法庭开放日”活动中,青岛电影学院知识产权专业的师生们现场旁听了一起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这让他们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4月25日,区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的宣讲团成员康丽芳走进新区一家科技公司,为企业员工带来了一场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宣讲,引导企业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人员管理,完善保密措施,提升维权能力。4月26日,区法院、区检察院、黄岛海关以及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了一场知识产权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