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侵权的“坑” 握好维权的“剑”
□本报记者 李宛遥
围绕企业经营中常见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记者采访了山东齐鲁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凯,就如何防范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给出具体建议。
记者:遭遇侵权时,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张凯:首先要注意搜集和保存证据,然后可以选择通过三种途径寻求解决。一是自行与对方协商调解,可自行协商或委托第三者(如知识产权保护调解中心、律师等)调解知识产权纠纷。二是通过行政途径解决,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提出纠纷处理请求,市场监管部门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后,会作出侵权是否成立的行政决定。三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向侵权行为地、被告所在地等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
记者:被诉侵权时,企业该如何应对?
张凯: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很多企业会收到权利人发送的知识产权投诉的警告函、律师函。企业收到侵权警告函后,首先要弄清楚对方的目的,进行自查,分析评估侵权责任大小;如果侵权属实,可采取改正,包括暂停产品的销售与服务,调解、谈判等减少侵权责任,适当进行赔偿;对方指控不属实或调解不成功,则只有应诉抗辩,抗辩理由包括不侵权抗辩、权利冲突的抗辩、合法来源抗辩、权利用尽的抗辩等。
记者: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张凯: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尚不能申请专利保护时,应特别注意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以避免他人利用研究成果抢先完成产品研发,抢先申请专利。在产品研发完成后,及时通过申请专利或采取保密措施进行商业秘密保护。与他人开展合作,请务必注意在相关合作合同中对知识产权的权属及各方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无误的约定。
此外,企业应当注意对他人著作权的尊重,避免在产品以及产品说明书、广告宣传册、企业网站上,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产品图片、文字说明等内容。文化创意企业应注意在创作过程中,对他人作品的合理使用,以避免侵权。网络服务企业应注意避免侵犯他人网络信息传播权,不要擅自提供在线影视、音乐作品的播放、下载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