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年味
□谭纹
又到年关,回沂水老家过年的计划终于要实现了。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城市的年味比家乡的差了几分,不是因为年俗不同,而是家乡是每个游子最温暖的港湾,而春节回家过年就成了游子们最幸福的执念。对我来说,年味就是我对回家过年的期待,是目睹小巷里的热闹与忙碌,是品尝美味的年夜饭……更是我回不去的纯真童年。
从西海岸新区到沂水大约有200公里的路程,开车接近3个小时,这是我与家乡的距离。看似不远的距离,我却因细碎的工作和生活,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趟家。所以每次回家,我的心情都格外兴奋和期待。最美不过回家路,虽是隆冬,但一碧如洗的天空给我一种沉静之美。一路上,路两侧苍茫的山上时时矗立着几个庞然大物——风车,好似天外来物,神圣而又坚定,迎接我们这些奔波在回家路上的人。平时再平凡不过的风景此刻在我眼里都成了最美的景致。
越靠近家乡,年味就越浓。红彤彤的大红灯笼挂起来了,大街上的商店里张灯结彩,千家万户的大门上贴着福字,鞭炮声也不绝于耳,空气中还留存着淡淡的硫磺味道;小孩子们在街头巷尾跑来跑去,嬉笑声响彻整个小巷,过年的氛围也随之而来。听着听着,恍惚间,我的思绪被拉回儿时。
一到腊月,年的味道就浓厚起来。村里的妇女忙着去碾玉米面,所以石碾周边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大家会自觉排队,不管是王家的还是李家的,总之大家聊着家长里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玉米面就磨完了。孩子们围着碾玩闹,乐此不疲,即使跑得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累。回到家后,妇女们把玉米面调成糊,加上适量的酵母,等面糊成功发酵后,便开始烙煎饼,那种忙碌像是要把一整年的口粮备好似的,所以我们又称之为“备年”。这项年俗一直保持到现在。
我正沉浸于美好的回忆里,一股弥漫整个小巷的炸丸子香味把我拉回现实。沂水人过年一定要炸丸子,尤其是萝卜丸子。用豆面和起来的萝卜碎被豆油炸得黄灿灿的,趁热吃,那叫一个香!沂水人可炸的食材有很多,有藕盒、茄盒、豆腐丸子、鸡丸子、肉丸子、猪肝丸子、鱼丸子……当然,还少不了酥肉。瞧瞧吧,裹着面糊的细肉条下到油锅里,激发出一个个微缩形的“趵突泉”,黄灿灿的热油气泡翻滚,使得刚下锅的肉条不停挪腾,宛如鱼儿在水面嬉戏。小孩子围着锅边,一边说着不着边际的童言童语,一边用眼睛紧紧盯着金灿灿的酥肉。还没等家长发话,小孩子瞅准时机,一把抓起几条酥肉,美味的酥肉就这样被囫囵吞枣咽下了肚,人也一溜烟跑开了。
美味的丸子是沂水年夜饭中的一道特色。说到沂水人的年夜饭,我们是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菜品:粉皮山蘑炖鸡、白鲢鱼炒鸡蛋、爆炒猪肝丸、丸子大杂烩、凉拌猪肚……年夜饭是家人想把最好的爱都给你的证明。
寻找年的味道,原来它就藏在归乡途中,藏在年前那半个月的忙碌中,藏在与家人一起吃的年夜饭里。